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诸葛亮北伐,卫臻建议遗兵入散关捣截蜀军的运粮道路,魏明帝采纳并任命他为征蜀将军,到长安时诸葛亮撤退。回朝复职,并加光禄大夫。对此,在笔者看来,卫臻不仅能够参与朝政的处理,对于魏蜀吴三国的局势,也有着比较深刻的洞察,这无疑是比较难得的能力了。公元234年(青龙二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并与东吴一同出兵。孙权进攻合肥,曹叡打算亲征孙权,卫臻说:“孙权外表上响应诸葛亮,其实内心只是想在一旁观望。况且合肥城池坚固,不足为虑。陛下用不着御驾亲征,也好节省大军出征的费用。”而最后的情况,实际上和卫臻预料的差不多。
四
最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幽州刺史毌丘俭上奏曹叡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对此,卫臻对曹叡说:“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们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寻找机会讨伐他,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占据已经延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胡人,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而毌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一蹴而就,他的设想太狂妄了。”以后毌丘俭草率出兵果然失利。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卫臻迁任司空,后任司徒。正始年间,进爵长垣侯,并封一子列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担任司空、司徒等职务的卫臻,已经相当于曹魏宰相了。在曹丕称帝之后,就事实上废除了丞相一职,并且以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其中,司徒在东汉时期,就是取代丞相的官职。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曹魏中后期,卫臻无疑是德高望重的大臣了。到了曹芳即位之后,面对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较量,卫臻保持了中立的态度,最终在曹芳在位期间病逝。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