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洪武二十一年首次大移民,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开始的吗

2020-11-29 00:51:51 作者: 明初洪武二十

在今天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大部、山东省西部和西南部,广为流传着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歌谣。并且在大家的认知里,明朝的大移民,都是从洪洞县大槐树开始的,那么这个说法正确吗?

清朝的洪洞县

清朝洪洞县城图

其实任何新兴的事务都有一个探索、总结经验、扩大的过程。明初的这次大移民也不例外。全国局势稳定之后,皇帝朱元璋面对着全国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满目疮痍上了愁,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原本是人烟稠密、物产富饶的地方,已是“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

元末的灭元之战

为了使这一带恢复生机,据《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三记载,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的建议:“山东、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目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矣。”

大意就是在太行山的东、西两侧的人民在进入明朝之后,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人口增长迅速,所以如果想恢复战乱地区的生产力,可以让这些经过休养生息地方的人们迁到战乱之地进行繁衍、生产,这样一来对于国家财税收入以及人口增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朱元璋一听有道理,所以很快就作出了“山东地广,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的决定,太行山以东的居民因为土地广阔就不要动了,而在山西的民众就要按照刘九皋的意思办吧。

迁民方向,洪洞县第一次并没有涉及

因为最早的移民也是试验性质,规模不算太大,并且移民的方向、脉络朝廷也进行了具体规定,所以也是清晰可见的。“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

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因为这是第一次,移出之民仅涉及山西省的潞、泽二州。而大家众所周知的洪洞县大槐树则在平阳府,所以在洪武初移民之始,并没有洪洞县参与在内,所以这一次的移民也跟大槐树没有关系。

那么这些移民移出地域和接改地域都是什么情况呢,本文就把古今地名对应关系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明朝的潞安府和泽州

潞州

本为元晋宁路潞州,洪武二年改潞州为直隶州,领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6县,嘉靖八年二月升为潞安府,增设长治、平顺2县,直到明末。府治在今天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全舆图

潞安府城

泽州直隶州

本为无晋宁路泽州,洪武二年改泽州为直隶州,领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直到明末。州治在今山西省晋城市。

北直隶真定府

本为元代真定路,洪武二年开始对真定府州县进行调整,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后领州5、县27。分别是真定、井陉、获鹿、元氏、灵寿、藁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行唐,定州领新乐、曲阳2县,冀州领南宫、新河、枣强、武邑4县,晋州领安平、饶阳、武强3县,赵州领柏乡、隆平、高邑、临城、赞皇、宁晋6县,深州领静安、衡水2县。

明朝真定府

山东省东昌府临清州

本为元朝濮州临清县,洪武二年七月直属于东昌府,弘治二年正月升为州,领丘县、馆陶县2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