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个武将默默无闻,他的1件兵器1千多年后成了明朝的护国神器

2020-11-30 08:56:06 作者: 三国一个武将

三国时代的起止日期,史学界一般认为是自公元184年黄金大起义开始,到公元280年吴国被灭为止,前后将近一百年。普通读者大都对三国前期的历史更为熟悉也更感兴趣,因为人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关羽、张飞、赵云、典韦、吕布、周瑜等人,都是在这个时期出场亮相。相比之下很多人对三国后期的兴趣就要小得多,因为这一时期三国名将都已经凋零殆尽,精彩度大打折扣,毕竟不是每个武将的经历都像关羽那么富有传奇色彩。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三国后期的形势依旧是连年征战,烽火连天,武将们照样有用武之地,也出现了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大将,只不过他们的名字没能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只有在严肃的正史中才会看见他们的名字,其实无论才能还是功业,他们比起关羽等五虎将来丝毫不逊色。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最初的局面并不乐观。除了南方的东吴还在不屈不挠地负隅顽抗,西北的凉州、秦州一带也是警报频传。西北的众多游牧部族,利用三国混战之际,迅速发展壮大,其中以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的实力最为雄厚。秃发树机能虽然从没学过《孙子兵法》,却有着很好的军事天赋,是一位杰出的将帅之才。他的部下都是清一色的骑兵,来如风雨去似雷霆,战斗力很强,让以步兵为主的西晋军队很难抵挡,连吃败仗伤亡惨重。

这时,西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武将马隆现身了。《晋书》对马隆的记载极为简略,生卒年一概没有,只知道他老家是山东人,在三国众多武将中默默无闻。他主动请缨,自称只要3000人就能灭掉秃发树机能的数万骑兵。满朝文武都认为他在胡言乱语,谁知马隆“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手里还真有克敌制胜的“宝贝”。

结果不到三个月,马隆果真带着他的三千多步兵,横扫凉州、秦州,秃发树机能兵败被杀,他的数万骑兵大军也被歼灭无余。马隆为什么能创造下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速度、冲击力对于步兵而言几乎是无解的,却被马隆的步兵轻松摆平。并不是马隆有什么天生神力,他的部下也不是三头六臂,他能取胜完全是因为手中的一件兵器。

《晋书》记载,马隆平时酷爱研习兵书,改进兵器军械,他为了破解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下过一番死功夫,最后终于找到金钥匙:“依八阵图做偏厢车”,根据八阵图的战术思想研发出一种新式兵器偏厢车。偏厢车属于一种当时的新型战车,下安四轮可以推动,车的一侧装有一人多高的甲板。每逢作战之时,西晋军就把偏厢车按照阵图摆成一道道屏障,可以有效抵御骑兵的突击和冲杀,而西晋军则可以在甲板掩护下向敌军射箭,是步兵抵御骑兵的神器。

马隆最终靠偏厢车平定了鲜卑人叛乱,也创造出以战车战胜骑兵的辉煌战绩,他的“以车制骑”的偏厢车也成为中华军事战术领域的一件瑰宝,他本人也被誉为三国的兵器专家。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明朝,一度面临和西晋同样的困境。明朝从立国之初到中期,一直处在塞北的北元、鞑靼等游牧部族骑兵威胁之下,而从中后期开始,又受到辽东的八旗铁骑的强劲挑战,明朝以步兵为主的边军很难应付,使得明朝边防形势十分严峻。

就在这种背景下,马隆留下的偏厢车再度焕发生机。《皇明经世文编》记载,明代宗时期开始,大同总兵郭登率先动手,“模效古制”,仿效史书记载的马隆偏厢车的资料,大批量制造偏厢车,“无事则轮流推挽,有事则齐力防卫,衣粮器械皆具车内。遇贼来攻,势有可乘则开壁出战。势或未便则坚壁固守”,成了明朝边防军对付鞑靼骑兵的利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