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编写的《大义觉迷录》,是解释还是掩饰

2020-10-31 12:04:00 作者: 雍正皇帝编写

雍正六年(1728年)秋天,在西安城,陕甘总督岳钟琪坐在八抬大轿,正向总督衙门走去,轿子眼看就到总督衙门了,忽然窜出一位中年男子,手拿书信高喊要见岳公爷,并有机密要事商谈,这个时候,岳钟琪的护卫兵,赶紧的把这个人围住。身经百战的岳钟琪,让护卫兵让开,让手下的人把书信拿来。岳钟琪拿到书信以后,看到书信写着“南海无主游民夏靓张倬”,岳钟琪拿着书信走进衙门,命人把送信的人看管起来。

回到衙门以后,岳钟琪赶忙打开信,信里面的大体意思是“满族人是蛮夷,不足以统治中华;而雍正皇帝又是残暴不仁,并列举了雍正恶行,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贫利等其他罪行”,并劝岳钟琪“忠烈之后”,应该精忠报国。岳钟琪看完信以后,心情非常的复杂,他知道雍正皇帝这个人,他害怕雍正皇帝那天要了他的脑袋,于是岳钟琪当机立断,密奏雍正皇帝,另一方面对送信的人,进行严刑拷打。

雍正皇帝

任凭岳钟琪严刑拷打,送信的人就是一语不发,岳钟琪害怕事情一旦传开,自己就会陷入背后的局面,于是岳钟琪就想了一个办法,和送信的人结为异性朋友,一同起事,反清复明。没想到这个办法挺灵验,送信的也相信了,于是全盘托出,送信的叫张熙,他的老师是曾静,曾静是个累试不第的秀才,但是曾静不安心一辈子教书,又看了吕留良的书,决定“造反”。

曾静就是一个乡野腐儒,手里没有兵,怎么造反,就想起来“忠烈之后”岳钟琪,曾静就让他的学生张熙,化名为张倬,来劝降岳钟琪,这才有了衙门门口送书信这一幕。岳钟琪获得口供以后,马上向雍正皇帝禀报,雍正皇帝决定把张熙、曾静、吕留良的后人、门生等,全部抓回北京,雍正皇帝要亲自审问,还不惜和曾静这些人来舌战一番。

紫禁城

等到了紫禁城,雍正接见曾静和张熙的时候,曾静和张熙一看事情败露,马上交代了问题,并且把全部过错全部推到了死了几十年吕留良身上,雍正皇帝又问,“你们生活的地方和皇宫距离很远,你们怎么知道的宫廷秘闻?”还让他们交代“十大罪”?曾静一看雍正发火了,赶紧的叩头求饶,马上交代,“原来发配到边疆的允禩、允禟他们的下人,心里对雍正皇帝不满,在流放的途中说的”。

雍正皇帝

案子很快就审理完了,雍正皇帝似乎意犹未尽,他决定将曾静谋反案全部材料刊刻成书,命名为《大义觉迷录》,并让全国的官员,进行学习。雍正皇帝又做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吕留良为罪魁祸首,由于吕留良以死多年,并将他的家人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对于曾静和张熙,雍正皇帝认为二人态度很好,让他们戴罪立功,并且开始宣扬《大义觉迷录》。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本来是宣扬他的仁爱之心,但是他忽略了,宫闱秘闻本来知道的就很少,他这样宣讲《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解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然而到了乾隆皇帝登基的时候,乾隆下令把曾静、张熙凌迟处死,并将《大义觉迷录》定为禁书,全部收缴销毁,然而《大义觉迷录》到了清末,又重见天日,我们知道的很多清宫秘闻,很大程度上要拜此书所赐。

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编写的《大义觉迷录》既有解释的成分,也有掩饰的成分,雍正皇帝要向天下的臣民解释,自己继位是合法的,并没有曾静案中说的“十大罪”,所以他才让曾静和张熙来宣讲《大义觉迷录》,雍正皇帝把罪责全部推到允禩、允禟他们身上,雍正皇帝掩饰的就是这十条罪状。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雍正皇帝自认为聪明,其实走了一步错棋,无疑为自己脸上“抹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