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姜维果然有两把涮子,他很快骗取了钟会的信任,在他的劝说下,钟会对谋反之事极为感兴趣,视姜维为座上宾。
但结果仍悲催,最后姜维功亏一篑,兵败被乱军所杀,他的“复国梦”至此调零了。
已经放弃抵抗,举国投降了,姜维早知大势已去,且失去了效忠的对象,他还会死脑筋般心怀前朝、并忍辱负重、煞费苦心地策反钟会、迎回后主吗?这等曲折离奇且令人感动的情节,只会出现在演义小说中,在真实历史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他是真心归降曹魏的。后来钟会之所以铤而走险,意欲谋反,实属手握重兵被司马昭猜忌而百口莫辩,只得举兵造反,但最终被司马昭的政治攻势和内外夹击之策给彻底击灭了。司马昭为了彻底消灭蜀汉残余力量,就把降将姜维也给罗织进去了,于是诬陷他伙同钟会造反,再将其一网打尽。
当然,关于姜维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直到姜维被杀83年后 ,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了。
公元346年,东晋名将桓温为消灭盘踞西蜀的成汉政权,再次率大军伐蜀。桓温的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半年多时间就把成都拿下了,灭了成汉政权。结果桓温的部将孙盛进成都后有神奇的发现,他在宫殿内存放档案的密室中无意中看到了一封尘封已久的密信。好奇心驱使下,他打开一看惊呆了,原来这是前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后主刘禅亲笔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23字:“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孙盛将信交给桓温,桓温看后喟然感叹地说了8个字:“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桓温的8字感叹也是世人的感叹,他道出了姜维的“不容易”。的确,姜维一直没有忘却诸葛亮的遗愿,以恢复蜀汉为己任,虽然最终功败垂成。但他在人生的最后危急时刻仍不忘复国之梦。他的信就是最好证明,他投降钟会的确是诈降,他劝刘禅忍几天屈辱,他一定说服钟会倒戈,举兵击魏,迎回后主刘禅,使社稷转危为安。由此,可见姜维对蜀汉的赤子忠心,桓温看信后为之唏嘘感叹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姜维的忠诚与执着,想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泉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
来源:历史#姜维#诸葛亮#费袆收藏
因为诸葛亮钦定的“辅政大臣”费袆并不支持北他,原因是他想采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保国安民,维持蜀汉的稳定局面。受费袆掣肘,姜维的兵权被“剥夺”, 手下的兵力只有区区几千人,如此人马又怎能“放手大干”的北伐呢?
公元246年,蒋琬病逝后,费袆接替他的职务,执掌朝政。费袆继续执行蒋琬罢兵息战、保国安民的政策。
过了7年,公元253年,在一次欢宴中,费袆被曹魏降人郭循刺杀,姜维终于来了“柳暗花明”。朝中的军权完全落到了姜维手上。
有了军权后,磨刀霍霍多时的姜维终于亮剑了,他比诸葛亮的六伐中原更牛,上演九伐中原之创举。
为了胜利,改变久战无功的尴尬态势,姜维绞尽脑汁,加紧了对战略、战术的创新研究,并且铤而走险:撤掉了前汉中守将魏延在汉中外围精心部署的军事据点,全面收缩防线,企图通过诱敌深入,来大肆歼灭魏军。
结果姜维的“冒险”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放弃外围防御,非但没有大量歼敌,反而给了魏军长驱直入的机会,可谓得不偿失。
公元263年,魏国眼看时机成熟,魏国的“摄政王”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双子星座率大军伐蜀,这是魏国数十年唯一一次正面主动地进攻蜀国,结果取得的效果却令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