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杜牧,将唯一书法留给了歌妓,放大后太惊艳了

2020-12-20 14:29:34 作者: 33岁的杜牧

此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大保藏家张伯驹一切,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清代梁清标题字

卷前绫有清代梁清标题字“唐杜牧之张好好诗”,卷后有明代张孝思,清代年羹尧,元代钱佑、伯颜、班惟志、薛汉、吾衍,近代张伯驹的题跋。由于据《式古堂书画记考》所记,此卷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的,所以,咱们扩大来看明代张孝思、清代年羹尧和近代张伯驹三人的题跋。

明代张孝思题跋

清代年羹尧题跋

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号双峰,安徽 怀远县人,历仕康熙、雍正两朝,曾立下赫赫战功,清朝名将的他,竟写得一手娟秀的字,书风并不像赴汤蹈火的战场骁将的手笔。细心一翻年羹尧的史料,才知他是进士身世,而且自幼就很有才学才智,21岁就中得进士。

近代张伯驹的题跋

在全卷最终,有最终一位私家保藏家张伯驹的题跋,题于1950年。张伯驹(1898-1982),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正取自他所保藏的杜牧《张好好诗》卷。

张伯驹自30岁起开端保藏我国古代书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还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宋代范仲淹《道服赞》、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宋代赵佶《雪江归棹图》、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等等,件件可谓我国艺术史上的灿烂明珠。而在1956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将这8件精品,无偿捐献给国家。

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张伯驹开始保藏出于喜好,到后来,他以维护祖国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乃至变卖家产,也不改其志。正如他自己曾言:“予所收蓄,不用终予身为予有,但使不朽吾土,世传有绪”。

《张好好诗》释文及高清扩大:

张好好诗并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

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

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冷风生座偶。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下残)

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作品述师以双鬟纳之。

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

故题诗赠之。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