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外号小阎王,一手摧毁清八旗军,清廷为防他新筑了一段长城

2020-12-21 20:56:45 作者: 此人外号小阎

清史专家、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曾盛赞清兵入关对中华民族有十大奉献。

其间一大奉献,便是民族融合。

他说:“清代民族关系是我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在东北,清朝处理了自辽河到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问题,前代所谓的‘边徼’之野,清朝则成为‘龙兴之地’。”

对这一问题,阎老是这么解说的:在北方,我国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心王朝北部的边患。为此,秦始皇衔接六国长城而为万里长城。明代的蒙古问题,一直未获彻底处理。清朝鼓起后,先后绥服了漠南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则我国2000年古代社会史上的匈奴、蒙古难题得到了彻底处理。

阎老还引用了康熙帝从前说过的话——“昔秦兴土石之工,构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范朔方,较长城更为巩固”,其指称旧日防护蒙古的长城已失去了战略意义,成了一种铺排,而由蒙古来防护沙俄,比长城还可靠。

阎老以为,光是让长城成为一种没有战略意义的遗迹,康熙帝就足以笑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大清王朝就称得上一个巨大的王朝。

可是,很多人似乎是挑选性地忽视,其实,清朝也构筑过长城,不为防外族侵犯,而为防农民起义。

清朝所构筑的长城在在吉县、乡宁一带,是我国前史上最年青的长城,意图是要阻挠陕西捻军东进山西。

然并卵,这道巩固的长城并没有能阻挡住西捻军的脚步,1867年十一月22日,西捻军由宜川进至壶口,连夜潜渡冰桥打败官军,占据了吉州,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军平阳。

这儿,要点说说西捻军领袖张宗禹其人其事。

张宗禹,奶名辉,混号“小阎王”,清廷蔑称之为“张总愚”,亳州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城北十二里张大庄人,家有沃田千余亩,不愁吃穿,其自己喜欢读书,因不满清朝操控,故不屑应试。

有人劝他进步,辄漫声应对:“有必要文章足登台阁,吾方应考试。”

咸丰二年(1852年),张宗禹本家叔父张乐行建议捻军起义,张宗禹揭竿而起、率众相随。

张乐行转战江淮一带,实力遍却及苏鲁豫皖等地,一度称“大汉明命王”。

同治元年(1862年),张乐行被叛徒李家英出卖,成了清王朝“倚为长城”的蒙古王公僧格林沁的俘虏,牺牲于义门大周营。

为了杀一儆百,僧格林沁对张乐行施行了千刀万剐的剐刑,手法极为残暴,惨无人道。

张乐行身后,张宗禹持续撑起捻军大旗,与清廷奋斗究竟。

同治三年(1864年),张宗禹受太平天国梁王之封,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卒合作,活动作战。

张宗禹拿手运用骑兵,兵出无常,击虚避实,敌虚即英勇反击,敌实即疾走相避。时化整为零,处处回旋扭转,使敌人摸不清主力地点;时合零为整,并力反击,实力远出于敌人意料之外,屡次出其不意,迭奏肤功。

同治四年(1865年)春,张宗禹采纳“打围战术”,带领捻军走尉氏,诱僧格林沁清军跟随,一路飘忽不断,或向西南走临颍,转机东走郾城,又向南趋西平、遂平,接着,神龙摆尾,东向走汝宁,日夜兼程百余公里,数日之间,在齐鲁大地纵横驰驱,来往迅疾,迫临直隶边境。

清廷上下被弄得神经失常,一味呵斥僧格林沁纵捻北来。

僧格林沁有苦说不出,只好亡命追击,数十日不离马鞍。

看看反击机遇现已老练,该年四月二十三日,张宗禹在曹州(今山东菏泽市)城西北20公里处的楼房寨设伏,以小部军力向解元集进击诱敌。

等清军悉数进入伏击圈,张宗禹一声令下,四面反击。

此战,捻军全歼僧格林沁骑兵万余人,杀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文武官员多人,算是给张乐行报了血海深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