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之郎官郎吏

2020-12-22 19:16:46 作者: 汉代之郎官郎

郎官郎吏是对汉代帝王的侍从官侍郎、郎中、中郎等的总称,一般简称郎官。

郎官事实上并非真实的官职,连俸禄都没有,皇帝对其仅仅管吃管住罢了,偶而有所恩赐。

郎官准则的意图首要在于选拔人才。其具体操作形式是从贵族子弟中选择机警好学者到皇帝身边以备选用。

如汉初规则: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任职3年以上,能够送子弟一人到京师为郎,叫做“任子”;具有财物十万钱(景帝时改为四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备衣马之饰,也能够候选为郎,叫做“赀选”。

这些作为郎官的青少年一般年纪都不大,大都在十四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在皇帝身边一方面承受皇帝的调查,另一方面则了解政事,算是一种政治实习,几年后大都能取得官职。

事实上,郎官在战国时现已存在,至汉代构成定制,成为汉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经。许多朝廷重臣大将均身世郎官。西汉文臣中有公孙弘、东方朔、司马相如等,大将则有霍去病等。

此外,东汉的曹操、袁绍等人也都是郎官身世。但由于这种人才选拔局限于贵族官宦内部,规模过窄,汉武帝时才开端了举孝廉、秀才准则,将人才选拔规模扩展到了全国。

举孝廉、秀才逐步替代郎官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但郎官准则并未废弃,乃至直到清代还存在。孝廉被举之后,并不当即颁发官职,而相同要先到皇帝身边做郎官。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