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杨家将”,不仅只是有好汉与杨家将有血缘关系

2020-12-23 12:55:15 作者: 《水浒传》与

杨家将的故事,是民间依据宋代的一些历史人物为原型而发明出来的。故事讴歌了抗辽的英豪,斥责了误国的权奸,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维,为人们所传诵。

《宋史·杨业传》等载,宋初,太宗征太原时,北汉的节度使刘继业降宋,改姓杨,名业,拜代州刺史,英勇善战,辽国人望见他的旗号,便纷繁逃去,声称“杨无敌”。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杨业受命征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布置(主帅),杨业为副帅。在一次战争中,杨业提出的作战方案被监军王倪否决了。出动戎行时,他们约定在陈家谷(山西朔县南)相互接应。届时,王倪的戎行早溜走了。杨业孤立无助,率部苦斗,身受数十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有七子:长子延昭(本名延朗)、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四子延环、五子延贵,六子延彬、七子延玉(有说八子)。

延玉与杨业一起殉难。其他各人均受武职。延昭在边关驻扎二十年,威镇辽人,人称杨六郎。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

延昭有子三人,一为杨文广。曾到岭南打压侬智高起义。后与辽国争界,死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这一年,是杨业身后的八十八年,杨延昭身后的六十年。杨文广之后,杨家是否还有守边大将,就不得而知。

杨业一家三代人,阅历了宋代的五个王朝,均为守边将领,大都以身许国。可谓一门忠烈。在宋代屡遭契丹(辽国)、西夏入侵略,割地赔款的时分,杨家父子抗辽的举动,特别为人们所保重。

杨业父子身后,全国的文儒学士,甚至普通百姓,都在传说着杨业父子的英豪故事。民间演员更是争相演唱,在宋元年代,民族矛盾剧烈,华夏屡遭侵略,人们就期望有杨业父子这样抗辽的英豪呈现,所以这时,杨家将的故事就愈加流行。

明代中叶,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产生了《杨家将》、《北宋浅显演义题评》以及《杨家府演义》等长篇小说。在这些著作中,虚拟多于史实,在详细的实际描绘中,夹杂着许多神异传说,甚至迷信的成份。杨家父子以及其部将孟良、焦赞等,当然被描绘成为抗辽的英豪,还发明出一批“杨门女将”,余太君,穆桂英,杨八姐等,也象杨家男将相同,奔驰疆场,抗击辽兵,树立勋绩。

宋元时期,水浒故事与杨家将故事一起存在,相互影响。杨家将故事早在一百多年前产生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给水浒故事较多的影响。·这在《水浒传》里留下了显着的痕迹。这首要表现在:

一、梁山泊的豪杰中的一些人,与杨家将有着血缘的联系。 ·

青面兽杨志,自称“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史籍没有这样的记载,大约是《水浒传》的作者成心拉扯进去的。杨志丢掉了“生辰纲”,穷途末路,先在二龙山落草,打青州时,上了梁山。像杨志这样“三代将门之后”,全神贯注为朝廷出力的人,不得不上山造反。可见朝廷多么的糜烂!

双鞭呼延灼,是梁山泊五虎上将之一。他在《水浒传》第五十四回中进场时,高俅作这样的介绍:“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后代,单名唤个灼字,使两条钢鞭,有万夫不当之勇。见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咱们知道,呼延赞是杨家将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抗辽英豪。呼延灼归顺了宋江之后,把大刀关胜也赚上了梁山。给朝廷以沉重打击。像呼延灼这样英豪之后,都叛变朝廷,那是发人深思的。

在《说岳全传》里,当金兀术大举南侵时,年事很高的呼延灼,重上战场抗击金兵,不幸死于金兀术的斧下。平话演员没有忘掉他是“河东名将”之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