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为什么经常把关羽搬出来?

2020-12-24 11:21:24 作者: 施耐庵写《水

宋元以来,关羽一直在走着红运。他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神。人们竟连他的姓名也不敢叫,只称他为“关公”,或“关忠义”。人们把关羽当作一尊神,云顶礼膜拜。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使用各种艺术手法,又对关羽作了种种的美化,把他写成为忠,义、勇的化身,成为人们举动的榜样。

在《水浒传》中,关羽也时常被搬了出来,并把他作为一种鼓动人的精神力量来描绘。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榜首百十回中,描绘了李达征王庆回来后,他跟随着燕青到东京桑家瓦子去听平话。演员正说《三国志》平话中的关云长“刮骨疗毒”。关公一边与来宾下棋,一边伸起左臂,命华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对客谈笑风生。这时候,李逵在人丛中大声叫道:翻这个正是好男人!”燕青责怪他不该该在北里瓦舍中少见多怪时,李逵说:“说到这儿,不由人喝彩!”

李逵情不自禁地对关羽的喝彩,彻底发自内心,是“惺惺识惺惺,豪杰识豪杰”。这段描绘显然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但像顺手拈来,不露痕迹,稳妥天然,真实可信。既描绘了关羽的“神情”,又体现了李逵的纯真。可谓两全其美。李贽在这儿批上:“有如此文心文笔,快绝,快绝!”“作者、观者俱当击节。” 这段描绘好就好在,关羽与李逵两人的性情,彼此烘托,相辅相成。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挑选了关羽的“刮骨疗毒”与李逵的性情相衬托?这是由于作者对关羽有一种特别敬重的爱情。只需读过《水浒全传》的人,都会感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只需有时机,都直接或间接地称贽关羽一番。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里,朱武、杨春来救陈达时对史进说:“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强逼,不得巳上山落草,最初发愿道: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这是《三国演义》里写的桃园三结义的誓词。在这儿,《水浒传》的作者成心把关羽摆在张飞、刘备的前面。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里,鲁智深到五台山下市镇的铁匠铺,要打造一条一百斤重的禅杖。店老板说,太重了,“就是关王刀,也只要八十一斤。”不敢给打造。鲁智深只好提出与“关王刀”相同重。店老板也不赞同。最终只赞同给打一件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鲁智深只好接受了。其实,关羽底子没有使用过八十一斤重的大刀,那是“说三分”的民间演员发明出来的。在这儿,《水浒传》的作者又着意地加以烘托。即便像鲁智深能够倒拔垂杨柳的大力士,手中的禅杖,分量也比关羽的刀轻了十九斤。

在描绘关胜上梁山的过程中,作者愈加直接地把关胜与关羽联系起来。说关胜是关羽的嫡派后代,“生得规划与祖上云长类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大刀关胜。”这简直如关羽的重生。所以,又被称“关菩萨玄孙”,梁山军马与关胜对阵时,眼看林冲、秦明即将把他捉拿到手,宋江即忽然鸣金收军。林、秦问是何原因,宋江大声道:“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两取一,非所愿也。纵使一时捉他,亦令其心不服。吾看大刀义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家家庙。若得此人上山,宋江甘愿让位。”关胜终为宋江的“忠义”所感动,归顺梁山。

《水浒传》所说到的关羽的故事,有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它们都不来自正史,而出自民间盛行的三国故事。比如上引的“刮骨疗毒”,便从元代的《三国志平话》里引来的。有人依据这一点,以为:“《三国志平话》成书在《水浒》之前,《三国志演义》成书又在《水浒》之后”。这还能够看到,《水浒传》在成书的过程中,三国故事已众所周知,关羽的形象众所周知。施耐庵在写定《水浒传》时,除了从大众文学这个无限丰厚的瑰宝中,罗致水浒故事作为创造资料之外,还奇妙地使用了其时民间盛行着的三国故事某些符合需求的部分,从而使著作带上更浓郁的年代颜色,有着更激烈的艺术感染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