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宣传反清复明,为何雍正却说他做了件好事,不准杀他

2020-12-24 18:29:06 作者: 此人宣传反清

曾静的反清复明思维,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将其付诸了实践。曾静不知从哪里听闻,川陕总督岳钟琪与雍正不好,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派门人张熙送给岳钟琪,说他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代,煽动他起兵反清。

但是,岳钟琪与雍正不好,底子是惹是生非的道听途说,何况岳钟琪底子没有与清朝对立的才能和军力。信件送到后,岳钟琪将张熙和曾静人赃俱获,拘捕坐牢,押解京师,交给雍正亲身详细询问。

在京师狱中,曾静和张熙对二人的行为供认不讳。曾静供认自己的确有收门徒,宣扬反清复明的思维,也的确写信煽动岳钟琪造反。

不论怎样看,曾静所犯的,都是谋反大逆之罪。依照清朝的法令,谋反是榜首大罪,乃“罪大恶极”之元凶。《大清律例》记载:“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后代兄弟及同居之人,年十六以上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

可见,对谋反罪的赏罚是十分重的。不只主犯从犯都要被凌迟处死,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会遭到牵连。其时一切参加案子审理的大臣,都以为曾静该杀。但匪夷所思的是,雍正对曾静不光没有严惩,反而宽恕了他的罪过,最终居然把他无罪释放了。

关于雍正失常的行为,朝臣们都感到十分不解,纷繁上疏要求严惩曾静,不可乱了王法。可不知为何,雍正却对这个宣扬反清复明的曾静情有独钟,坚决不愿杀他,还亲身下了一道谕旨,解说不杀曾静的原因。

“丁未,怡亲王、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等、遵上谕讯问曾静,合词公奏。将曾静、张熙、照犯上作乱律,即行正法。……谕曰,今天诸臣、合词请诛曾静张熙,伊等犯上作乱,实从古史书所未有。以情罪论之,万无可赦。但朕之不可诛戮者,实有隐私。”

雍正不杀曾静,到底有什么隐私呢?

雍正解说说,其时岳钟琪先是拘捕了张熙,但张熙死都不愿供出同伙。后来岳钟琪假意答应与他们协作,还与他结盟立誓,才套出了曾静这个共谋。假如现在把曾静杀了,那就相当于让岳钟琪食言,说不定会因而遭到上天的报应,雍正对此真实于心不忍。

不得不说,雍正如此关怀臣下,真是千古罕见。尽管迷信,但却心爱得很。

不过,莫非由于岳钟琪和他们发了誓,就可以随意谋反了?雍正或许也意识到,上面这个理由真实是有点勉强,所以又持续解说道:

“曾静等僻处村庄,为流言所惑。其伪造谤言之人,实系阿其那、塞思黑门下之凶徒宦官等,因违法发遣广西,心胸怨忿,做作恶语,一路撒播,今已得其确据。”

这一番话,才算是道出了雍正的心声。其实曾静反清复明思维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条:一是汉人为华夏正统,不应受外族控制;二是雍正是个无德昏君,还列出了他许多私生活上的缺陷。

关于榜首条,雍正底子不关怀,他关怀的是曾静一个乡野教师,怎样知道这么多自己的私事?细想之下,肯定是胤禩和胤禟的翅膀在外面分布的。雍正对这两个兄弟咬牙切齿,一向想寻觅他们进犯自己的依据。而曾静此案,刚好满意了雍正的希望。所以雍正说:“若非因曾静之事,则流言流布,朕何由闻知。”搞得曾静反清复明,反而成了大功一件。

尽管雍正说的这些理由都十分勉强,底子不足以压服众臣将一个谋反罪犯无罪释放,但雍正是皇帝,也没有人敢跟他较真,所以最终曾静仍是躲过了一劫。反而是吕留良的宗族飞来横祸,吕留良都死了半个世纪,却一差二错成为了此案的祸首,搞得吕留良被掘墓戮尸,后代门徒都遭到了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