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传奇“福将”,征战59年却无一伤痕,专家:看他给士兵吃啥

2020-12-25 17:46:42 作者: 清朝传奇“福

▲古代战役剧照

01

他便是杨遇春,清朝闻名猛将,曾担任陕甘总督。杨遇春的家园在四川崇州,从小操练功夫,因家道中落,在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时年19岁的他考取武举人,由此开端了自己的戎马终身。直到七十八岁寿终,他的军旅日子才告完毕。

因为杨遇春战功显赫,嘉庆皇帝屡次召见他,对其大加称誉,称其为 “福将”。终身阅历数百战却毫发无伤,这在古战场上是十分稀有的。而且杨遇春在战场上的人物,也并不是运筹帷幄之中的军师,而是实实在在的武官,弓马熟练,武艺精深。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从底层提升,升至总督,再到一等昭勇侯。

▲杨遇春画像

杨遇春终身参战很多。比方,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天理教李文成聚众起义,占有了滑县道口镇。杨遇春受命率兵进行征剿。一日,他带领八十亲兵在前哨侦查敌情,却在途中碰上了李文成及其部下上千人。这样的局势无疑是敌众我寡,杨遇春见此,却面无惧色,而是镇定镇定,带着部下与敌军对战。他的这份骁勇坚毅,也感染了亲兵,杀敌时以一敌百,无一不是勇气可嘉。

02

果不其然,杨遇春也带着这几十个亲兵冲出了包围圈,而且取得了杀敌二百多人的战绩。回营途中,杨遇春一如往常地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两个亲兵,爱兵如子的他立马掉头,带兵杀回敌阵,硬是抢回了这两个亲兵的尸首。

▲清朝八旗兵士

战场上的伤亡在所难免,但作为主将的杨遇春却从不无视兵士的伤亡,也从未视战死为往常事情。杨遇春待兵士好像手足,哪怕是战死沙场的部下,也会尽力守候他们最终的荣耀。如此礼遇部下,珍爱生命,也增强了他的凝聚力与领导力。这也是他可以身经百战,仍然毫发无伤的诀窍。对待敌人,杨遇春凶狠彪悍,决不留情;对待部下,则仁慈有加。

03

“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更何况仍是背信弃义的战友。专家表明,光看杨遇春手下兵士饮食,便可知此人胸怀。杨遇春珍爱部下,也得到了将士们的敬爱与支持。他一直以来廉洁正派,从不贪墨军饷,兵士们可以吃饱吃好,对他知恩图报,天然不会让他受损分毫。杨遇春也从不惊惶万状,或许躲在帷帐中当缩头乌龟,永远都是一马当先,冲在前哨,和兵士们同进退。

▲清朝将士剧照

在这样一位主帅的领导下,兵士们天然会奋不顾身,勇于参战。夫战,勇气也。所谓“趁热打铁,再而衰,三而竭“,士气也是制胜的要害,好的士气往往是战役成功的一半。

如此一来,杨遇春的戎行凝聚力提高了,打胜仗的时机也大大提高了,天然减小了主将作战的风险性。就算是遇到了风险的地步,杨遇春的亲兵们也会拼命维护他,构成一道巩固的人墙,这才成果了他身经百战零挂彩的战绩。

▲清朝兵士画像

由此可见,杨遇春打了59年的仗,身上却没有一处创伤,原因可以用八个字总结:驭下有恩,得其死力。简言之,便是施恩于部下,交换兵士的信赖与拥护,然后得到部下的拼死效能。这既是杨遇春办理部队的成功经历,也是他个人魅力在工作上的表现。这样的经历也是值得今世的办理者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