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究竟是个什么水准的皇帝之(二)三藩之乱

2020-12-26 17:42:03 作者: 康熙究竟是个

至此,参加起兵的各方实力,广西孙延龄、广东尚之信、福建耿精忠、台湾郑经、陕西王辅臣,都消停了。

可是对一个人,康熙坚决不开招安之门,那便是吴三桂。

其实吴三桂是十分、十分想和谈的,即便让他吐出占的一部分当地,他也乐意。他只想当一个依从中心的独立王国的国王,管两三个省,让自己安度晚年。至于“兴明讨虏”这种工作,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的终身都是个毫不利国、专门利己的军阀,这是辽东系将领自李成梁时期就传下来的杰出传统。

反映在他的军事战略上便是,起兵第二年他就打到了湖南,然后他忽然不打了。其实他此刻彻底有才能过江北上,合作陕西王辅臣构成钳击之势,经略华夏;再不济他也能够顺江而下,占领南京,与清廷隔江坚持。可是他都没有做,打到湖南就不打了。

他的主意便是占着西南五省,以此为筹码同清廷议和,保全自己的富有。但假如自己自动要求议和,这就很被动了,所以他想等清廷前来议和。

可是康熙的准则是,跟谁议和都行,管你是附逆仍是从犯,连王辅臣这种五性家奴都成,便是不跟你这个首逆议和。

吴三桂等啊等,等得各路叛军败的败、降的降,也没比及康熙的议和使者。

其实从吴三桂个人的视点而言,他是比较成功的,到他死的那会儿,他现已占了湖南7年了,清廷拿他毫无办法,假如他多活几年,尽管翻盘无望,但割据西南仍是能够想一下的。

可是从全体战略形势而言,他是很失利的,事实上,是他出卖了一切随他起兵的人。其他人起兵的意图不是挟制清朝,而是推翻清朝,否则他们便是乱臣贼子,不得好死;而唯一他吴氏,用大伙儿的鲜血能够交换一门的安稳。

康熙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互不相让。但凡叛变者屈服的,都答应并妥善安置,唯一你吴三桂坚决不可。

这便是康熙的凶猛之处,而此刻他仅仅一个二十岁出面的青年。

三藩之乱的确是康熙为政的失误,是他急于求成导致的。可是在这场暴乱中,他处乱不惊,纵横捭阖,拿出他爷爷皇太极拉人的那一套,但凡有用的人,管你是汉、是叛,都拿来用,对首逆坚决冲击,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成功。

我之前曾写过,康熙后来同各种外部实力打交道,都是后发制人,都是等你们打得精疲力尽时再上去踹一脚,像一个家财万贯却买根白菜都要讨价还价的商人,而其精明的发端,就来自于平定三藩。

说句题外话,三藩之乱初期,南边各省群起呼应,一时清廷如大厦将倾。此刻大部分的皇帝,不管是哪个民族,首要想到的是调兵平叛,然后自己找个安全的当地躲起来。

可是康熙没有,他的榜首反应是御驾亲征。尽管后来被群臣阻挠没有成行,可是这份勇气足以让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