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一万麻袋当废纸卖的文物,最后仅剩300袋,几十亿也买不回

2020-12-26 23:17:19 作者: 装了一万麻袋

我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冯骥才曾在文明调查漫笔《城市的文明与文物》中提到过:“从城市维护的视点看,文物与文明不是一个概念。 ”文物记载着所在年代的生计方法和日子习惯,那些文献档案和文学作品则标志着民族精神和处事待人的方法。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端,诸子百家就留下了许多文明的珍宝,纵然秦朝时期有焚书坑儒,明朝有“八股文”,可这些遗留下来的文明依旧有着不行忽视的价值,有些更是传达到了西方,供他们学习。

仅仅这些文献和纪录前史的书本,也曾遭到了咱们先人的小看,乃至还被作为废品装了一万麻袋出售,差点毁了这些文明史料,变成大错。

被藏在书橱里的文物

从考古陈述可以发现,被发现发掘的多数是金银古玩,除了这些华贵的器物,那些文物史料也具有着不行估量的价值,史料多数是竹简和纸张,一旦破坏堕落便不行再生。

那些记载在上面的文字可以最直观反映所在年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子。由此可见,这些史料案牍的文明价值彻底不亚于古玩,这其中就包括明清内阁的卷宗。

明清内阁的首要效果便是藏放其时的绝密档案,有些人或许就算在那里工作了一辈子,也不知那些卷宗里写的究竟是什么,除非皇帝授命查处要事,内阁的人才干看到一个小小的片段。

这些宗卷关于现代考古学家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史材料,紫禁城内阁中的卷宗与殷墟甲骨文字、敦煌藏经洞遗书以及居延汉简被史学家称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这个位置相当于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了。

“历经苦难”的紫禁城内阁卷宗

在清政府晚期,我国阅历了一场大动乱,无论是大众,仍是其时的清政府都有着太多的情不自禁。

宣统元年,也便是1909年的时分,清政府忽然要整修内阁大库,至于之前保留在内阁的档案要悉数进行毁掉。

其时的学部参事罗振玉得知了这件事之后,马上赶到现场翻阅这些寒酸的档案。

也许是文人的直觉,他总觉得这些档案中藏着无价的珍宝。果不其然,那些档案中有许多是记载着明清的史料、自清太祖以来的重要奏折,乃至还有一些是前朝的孤本。

看到这些的罗振玉急忙将这件工作上报给张之洞,张之洞这才上奏,申请将这些卷宗交由学部保管,这才留住了这些珍宝。

一直到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之后,北洋军阀占主导位置,紫禁城的许多宝藏都不知所踪,其时已是人人自危,天然没有时刻去理睬那些“身外之物”,至于藏在内阁里的那些卷宗也阅历了崎岖的命运。

在1921年前后,时局动乱不安,再加上北洋政府由于控制糜烂,然后导致了财政赤字的问题,政府部属的教育部都现已好几年开不出薪酬。为了能给手下的人发薪酬,北洋政府的人就收拾紫禁城的资产,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些卷宗和档案。

这些卷宗尽管有价值,但其时的古玩店只需真金白银,底子不愿要这些书书本本。最终,这些北洋政府的人就把这些文史材料当成废纸卖了出去,那承载着文明的十五万斤材料,只买了四千银元。

文稿的下落与未来

变卖卷宗的工作很快就传到了罗振玉的耳朵里,于他而言,这些文稿比他的性命还重要,肯定不能弄丢,所以罗振玉开端再接再励地刺探这些档案究竟被卖到了哪里。

总算,他才在一家纸店找到了这些材料,走运的是,这些材料还没有变成造纸的质料。

想要回这些史料,单纯地退款是不行能的。见店家迟迟不愿松口,罗振玉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自己地悉数积储,又朝其他朋友借了一些银两,才把这批文档买了下来。

纵使罗振玉出手及时,但是北洋政府的那些粗人在转移的时分并不会多么珍惜,所以现已有好几万件的史料呈现了破损和丢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