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标明,乾隆帝对皇庄实行变革,开释大批壮丁为民,对旧壮丁和承种皇庄的满汉佃民的压榨克扣,有了相当程度的减轻与平缓,对促进社会出产的开展和满族的行进,起了活跃的效果。
澄清这些状况,便可解开清史中的一个疑团,即清帝之俭省。康熙中年廷臣奏称,故明宫中用费极多,本朝极为俭省。前明每年用金花银九十六万余两,今悉充饷,光禄寺送内用银每岁二十四万余两,今只三万两。明朝宫中年用木柴二千六百万余斤、红螺炭一千二百余万斤,今别离只要七八百万斤、一百余万斤,“我皇上撙节俭省,至矣极矣”。康熙帝也屡次声称,“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一日之用,足供朕一月之需”。其宫中脂粉钱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入清时“始悉除之”。他于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初三日下达普免全国赋税的谕旨中,又着重指出,“朕每岁供御所需,概从俭省”,故有储蓄,以供蠲赋之用。乾隆帝于乾隆十年六月初六日下的全免国中田赋之谕,亦讲了相同的原因,因为他“实践俭省”,故“左藏尚有余积”,才干普蠲赋税。
圣祖、世宗及乾隆皇帝执政初期,是很重视俭省的,宫中用费确比故明削减了许多,这是现实;可是清朝皇庄之多及其“皇粮”数目之大,远远超过了明朝的皇庄,然后可以供应皇上大部分消费用品,削减了向户部要银和向民间征派,这也是现实。一千六百至一千九百余所各种类型的皇庄,六七万名壮丁,六七百万亩地步和许多山场草场,在此基础上征收的“皇粮”,品名甚多,数量巨大,基本上能满意清帝及其宫中人员的需求。“皇粮”的种类,有米、谷、豆、麦、芝麻、苏子、瓜、果、蔬菜、鸡、鸭、鱼、蛋、猪、鹿、油、盐、布、草、石灰、木炭、柳条等一百余种,总数极为巨大。康熙中年,仅畿辅的四百余个粮庄,每年便上纳租谷十余万石,并交鸡、鸭、鹅六万余只,蛋四十余万只,草和秫秸八十万余束,灯油三万余斤,猪二千口。畿辅银庄年交租银三万八千余两。各类庄园、草场年贡鱼、雉、鹿、狍、马、牛、羊、驼、参、珠、皮张,多达数百万。这为清帝少向户部、光禄寺要银,少科派于民,“实践俭省”,供应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其二,习惯局势,更改祖制。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康熙帝玄烨,在这四朝一百余年中,皇庄基本上是采纳编丁隶庄播种应役的农奴制经营方法。庄园的劳动者被称为“壮丁”,身份为奴才。他们在庄头的管制下,播种官地(牛具、种子、房舍由内务府供应),交纳皇粮,遭受皇室严厉捆绑和粗野压榨,实际上处于封建农奴的位置。落后的出产联络与克扣方法,糟蹋了壮丁,捆绑了出产力,激起壮丁的激烈抵挡。早在关外,壮丁就不断流亡,入关今后,他们更大批外逃,有的还参与反清奋斗,不少壮丁和庄头争控,“滋生事端”。这种落后的出产联络,在壮丁的抵挡与汉族区域封建租佃制的围住和影响之下,日益式微,庄头不得不许多租借庄地和典卖庄地,康熙末年,皇庄采纳庄头招民佃种的租佃制已很盛行。
因而,到了乾隆初年,原先是皇庄首要劳动力的壮丁,竟成为脱离出产、需求庄头养赡的“连累”。据畿辅四百六十余名庄头的陈述,他们所辖的一万六千八百余名壮丁中,“委用年久有利农务”的壮丁,仅二百九十余名,不到壮丁总数的百分之二。正是在旧有的农奴制经营方法堕入走投无路难以连续的局势下,一贯自诩为“敬天法祖”、“以皇祖之心为心”的乾隆帝,采纳了正确的情绪,对旧有的祖制决断地予以变革,同意了内务府总管大臣的主张,畿辅、奉天、热河、驻马口等地内务府所属庄园,除庄头亲生子弟及缘罪发遣壮丁毋庸置疑外,其“盛京随来陈壮丁”、投充人、庄头自置壮丁及无罪拨庄壮丁中,鳏寡老幼残疾者与少量“庄头委用年久有利农务”之壮丁,仍令庄头“留养”外,其他壮丁交地方官“载入民籍,听其各营生计”。皇庄准则产生了严重改动。
其三,促进出产,利民益国。乾隆帝对皇庄的变革,产生了激烈的影响。首要,大批壮丁开释为民。据畿辅四百六十余名粮庄庄头向管帐司呈报,遵循帝旨,应拨出为民的,有“盛京随来陈壮丁”一万零三百余人,投充人二千零三十余人,庄头自置壮丁三千六百余人,无罪拨庄壮丁一百八十余人,共一万六千余人,仅留下壮丁九百余人。奉天等地内务府庄园也放出许多壮丁。这样一来,数以万计的本来处于农奴、奴才位置的壮丁,摆脱了农奴制桎梏,成为“良民”。他们或赴边外开荒,成为自耕小农,或在原地认租旗地民田播种,大多数人的境况较前颇有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