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的人生,才是最高明的活法

2020-12-27 16:07:29 作者: “薄情”的人

1900年8月15日,北京沦亡,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

侵略军从紫禁城、颐和园等地偷盗和抢掠了很多瑰宝,其间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变成废墟。

这期间清政府派李鸿章与奕劻游走在各个国家的使馆之间,平衡各国之间利益。

那时候李鸿章的身体现已支撑不住了,常常吐血,躺在病榻上的他只想着一件事,那便是怎么削减一些赔款。

他指挥着部属和洋人们商洽,总算把赔款从10亿两下降到了4.5亿两,分39年还清,也便是一切我国人人均一两。

这个数字对我国人来说是一种凌辱,而李鸿章也承受了这种凌辱。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在北京与十一国公使签定了我国前史上最臭名远扬的不平等公约《辛丑公约》。

《辛丑公约》,是李鸿章签的毕竟一个不平等公约,可这次他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姓名,而是写下了一个肃字,他以肃毅伯的身份来签署这个条款。

一个“肃”字,耗费了他此生一切的力气,那时候咱们才发现全全国最难写的竟然是自己的姓名。

《辛丑公约》签定后李鸿章不得已与俄国进行频频触摸,毕竟竟在俄国人的“威吓敦促”下吐血身忙。

我不入阴间,谁入阴间。

李鸿章为大清朝耗尽终身汗水,总算油尽灯枯,这一天是1901年十一月7日。

惊闻李鸿章的死讯,慈禧当即就哭了,感叹道:

“全国大势不决,现在再也没有人,替我分忧了!”

(慈禧)

世人皆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但是想想假如当年把咱们放到那个方位,咱们真的会做的比他好吗?

李鸿章自己也曾感叹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水兵也,都是纸糊的山君,何曾能真实甩手处理?

不过牵强涂饰,徒有其表,不揭破犹可唐塞一时。

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的终身,是传奇的终身,少年科第,壮年兵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他抓住了年代给予的悉数时机,完成了自己远大的政治志向:

平太平天国之乱、建淮军、平捻军,兴办洋务、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建造新式书院、建水兵,北洋水师一度成为亚洲最强水兵。

交际上有功亦有过,虽签了不少不平等公约,但也在竭尽所能为清政府削减赔款,更是为咱们后世保下了香港。

当年与英国签定公约时,英国政府一点一点蚕食香港,其时他们在公约中要求租赁香港100年,但李鸿章回绝签署这一协议,坚持要减掉一年,也便是99年。

为什么李鸿章坚持削减一年,由于在国际法中有一条规则,假如一块疆域,长时间归于另一国长达100年,那么这块土地将永久归属他国。

尽管不能改动香港被租赁的局势,但经过李鸿章的尽力,防止了后世香港将永久归属他国的局势。

有人说李鸿章贪,他的确贪。

洋务运动敛财很多,收受外国人贿赂,乃至为了满意慈禧的需求移用北洋舰队的一部分军费作为修颐和园的工程款,这些都是他的污点,无法疏忽,更无法洗白。

点评一位前史人物时,我不赞成功过相抵、将功赎罪类说辞,功便是功、过便是过,功和过它们对前史发生的影响其性质也是不相同的。

咱们不能由于一个人犯了点错就对他全盘否定,咱们也要看到其长处;

同样在表扬一个巨人在给社会带来重大贡献的一起也应该指出其缺陷;

对此并不是说为了吹毛求疵,而是咱们应该把人物放在其时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全面的去剖析。

叱咤晚清风云三十多年,是是非非一世纪。

纵观李鸿章终身,他身处的方位,以及其时的社会环境,注定他这终身以悲惨剧结束。

就像梁启超从前所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假如他身处太平盛世,或许会成为流芳百世的一代贤臣。

但前史毕竟只能是前史,没有假如。

年少不明白李鸿章,现在方知真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