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政治其实便是一个门阀政治,在察举制的效果下,大族世家们垄断了大部分当官的权利,然后形成了许多连续千年的门阀宗族。这导致了寒门士子难以出面,社会矛盾日益深重,直接引发了后来黄巾起义的呈现。
但是浊世也给予了这些门阀称王称霸的关键,像曹操、孙权、袁绍等三国割据诸侯,自身便是门阀子弟身世,如袁绍是四世三公,曹操是曹参的后嗣等,更甭说像刘表、刘璋、刘岱这些刘氏宗亲了。
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三国割据诸侯中,他们麾下的不少谋士也有大族做靠山,比较知名的荀彧、杨彪、司马懿等,其实是世家大族的子孙,连所谓的“臣本布衣”的诸葛亮,也是琅琊诸葛氏之后。其宗族条件一点点不比诸侯要差,那为什么他们不凭仗宗族位置,打拼归于自己的一方霸业呢?
这其实便是领导者与诸侯之间的差异,就相当于为什么张良分明是韩国贵族,也会挑选给仅仅亭长身世的刘邦当手下的原因。由于他们聪明,所以比任何人更懂得躲避危险,这种行为让他们防止身首异处的一起,也约束了他的行动力。
要知道想称王拜相的人对现有的政权而言,便是谋反的存在,必然会遭受朝廷的毁灭性冲击,谋反是一种高回报高危险的行为。做谋士的人在享用利益的一起,却也比当诸侯的人更惧怕高危险,由于他们是世家大族的代言者,一旦举义失利,死的就不是自己,而是包含自己在内的几百口宗族子弟。
这便是为什么谋士即使是世家身世,也不肯挺身当领导的原因。世家身份让他们有了更好的身世和开展空间,但也约束了他们的才能。例如荀彧在投靠曹操之前,曾计划给袁绍当幕僚,初衷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为了保存宗族,由于他们冒不起这样的危险。
其次便是他们没有独霸一方的实力,别看荀彧、诸葛亮等人作为世家子弟,人脉和财力皆不缺,但与曹操和袁绍这些诸侯比较,其实仍是有些距离的,这距离首要体现在宗族范畴。
曹操背面具有夏侯家和曹家的支撑,所以才具有满足的财力能够招兵买马。其次曹操和他的族员,如曹仁、夏侯惇等,在没有做诸侯之前,都曾在朝廷军队里做过事,如曹操做过骑都尉,参加过对黄巾起义的许多战役,这也是为什么他日后敢亲自带兵出征四方的缘由。
比较之下,像荀彧、杨彪这些谋士,都是典型的文人世家身世,宗族历代祖先都是从事文职,包含他们自己自己也没亲自触摸过什么军事实践,即使招兵买马,也很难在浊世中打出一方实力,如袁术便是比如,在他当诸侯后,一切的行为可谓坐而论道,孙坚身后,自己打的仗根本没赢过。
谋士和诸侯都是聪明人,不过各自拿手的范畴不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工作开展高度各不相同,不过假如诸侯没了谋士的协助,他们也难能成果自己的工作,所以谋士和诸侯其实都是相互依存的存在,没有谁高谁低的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