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的官制和其他五国有许多不同,比方百官之长楚国称令尹,秦国在秦惠文王之前是左庶长和大良造,楚国且先不说,秦国自秦惠文王开端又有相邦、丞持平和列国相同的官职,详细到个人,商鞅曾任大良造,吕不韦曾任相邦,李斯曾任丞相,那么秦国的大良造、相邦、丞相这三者有何差异?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左庶长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可以说是秦国的首席军政大臣,商鞅入秦之前秦国的左庶长是秦孝公的兄长嬴虔,公元前356年商鞅以左庶长(实际上便是秦国的最高军政长官)的身份开端变法,商鞅变法奖赏军功设十七级爵制(二十级爵制是秦始皇一致六国之后在十七级爵制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间最高的军功爵是第十七级大良造,大约公元前346年(也有说法是前352年)秦孝公录用商鞅为大良造,值得注意的是商鞅的大良造既是最高军功爵,又是秦国最高军政长官,其位置等同于华夏各国的相邦和楚国的令尹。
《荀子·王霸篇》云:“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饬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劳绩,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妥则废。”
春秋时期已有相邦一职,为百官之长,简称相,战国时期最早设相的是魏国,然后是韩、赵两国,公元前334年,秦惠文王设相邦一职,秦国的第一任相邦是樛斿,他的爵位是大良造,魏国人公孙衍是左庶长(十七级爵制没有左庶长这一等级爵位,这个时分的左庶长是官职),但爵位相同也是大良造,从秦惠文王时期开端相邦替代了大良造和左庶长成为秦国最高军政长官,而大良造则单纯仅仅最高的军功爵位,由此可见秦国只要商鞅一人的大良造既是最高军功爵、又是最高军政长官。
公元前328年,相邦樛游逝世,出任相邦的是刚来没多久的张仪,本来以为会接任相邦的左庶长公孙衍大失人望之下脱离秦国回到魏国,公元前311年秦武王即位之后,张仪脱离秦国,前309年公孙衍回到了秦国担任相邦,但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帮忙公孙衍,其实是分公孙衍的权利,秦国最早的左右丞相分别是樗里疾和甘茂,但尔后好像较少呈现相邦和丞相并立的景象。
秦国最终一任相邦是吕不韦,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之后,以为相邦权利过大,所以不再设相邦,以左右丞相分管军政要务,秦国最终的左右丞相分别是李斯和冯去疾。
一言以蔽之,商鞅变法前秦国最高军政长官是左庶长,变法后的秦孝公时期大良造不仅是最高军功爵也是最高军政长官,但也只要商鞅一人有此待遇,商鞅之后大良造仅仅单纯的最高军功爵,百官之长换成了相邦,丞相则是相邦的副手,至于相国其实便是相邦,汉代史书为了避忌汉高祖刘邦所以将相邦改称为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