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800破10万,成就一代传奇名将,更改变一国命运

2020-12-31 03:13:12 作者: 逍遥津之战:

众将死战将张辽拦住。孙权抵达渡头,发现桥已被毁,奋力策马跳过断桥,渡头以南贺齐率军3000接应,这才安定撤回。

依据贺齐列传中,对孙权劝谏说“至尊(孙权)人主,常当稳健。今天之事,几至祸败”的言语和孙权回应的谦善情绪,可见此次孙权境况之阴险。

关于孙权来说,这本是一场必胜的战争:皖城已在手中,后顾没有掣肘;曹操大军远在汉中,合肥城中军力不及非常之一。因而战前,孙权和众将应当是有些自豪的,打的有些随意。但孙权应当没有想到,这是他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关于张辽来说,这本是一次险胜:军力就那么多,还没有援军。可是张辽长于在窘境中抓住机遇,战果巨大,居然差点抓住孙权,因而也成为他个人军事生计的顶端,名扬千古。

四、逍遥津之战-战后影响

180年后,在间隔逍遥津缺乏一百公里的当地,又产生了一场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大战-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与逍遥津之战攻守异位,南守北攻。

两次战争相同的是,都是进攻的一方志足意满,终究失利;防卫的一方军力有限,一点点不敢松懈,终究戏剧性的获得了成功。两次战争不同的是,逍遥津之战看起来对两国局势没有太大影响,淝水之战却让前秦分崩离析,东晋尽得淮北之地,尔后终东晋之世再没有遭到北方强壮的要挟。

张辽的取胜,使曹操一方守住了淮北之地;孙权一方则退回长江,将防护的要点放在了濡须口。因然后世看来,仅仅是魏吴两国在长江边上拉锯战中的一次战争,并没有使三国局势太大改变。但比照淝水之战能够看出,此役的影响非常巨大。此役最大的危险在于,曹操一方败不起。

前文说到,此刻的三国,刘备正值全盛时期,后几年居然能够独自与曹操在汉中争雄,并获得成功;孙权也处理好了内部的业务,政通人和,主战派吕蒙压倒了主和的鲁肃成为孙权的新宠,正在活跃的寻求对外扩张;而曹操现已年迈,火急的需求本身政治地位的进步,为代汉做准备。建安二十年前后,曹操先后得封魏公、魏王,这一行为导致了许多忠于汉室的士大夫的恶感,正在奇妙之时。

因而,不放设想一下,假如此役张辽没有守住合肥。这时,那么淮北之地尽为孙权所得,整个河南地都将无险可守。徐州、豫州都在孙权的视界之内,而曹操在当年十一月才完全解决汉中的问题(三国志·武帝纪: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孙权军乘胜攻下汝南、下邳等地也不是不或许的。假如再结合刘备接下来几年的动作,和北方奇妙的世家大族们,能够预见,曹魏虽不至于亡国,但局势将大改。日后一致华夏的将是谁,也就说不准了。

曹操后来的举动证明了这一点。曹操在攻下汉中之后,刘晔、司马懿等人坚持持续进攻巴蜀,可是曹操说“既得陇矣,复望蜀乎”,固执回军。曹操回去后,进爵为魏王。曹操在仓促回了趟邺城之后,216年便再次南征孙权,在遭受了甘宁仿效逍遥津的张辽发起的奇袭之后,仍是将阵线成功压回了濡须口一线。合肥一线对曹操东部阵线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同,此战的失利,带给孙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几乎没有成功的期望了。有一句经典结论“守江必守淮”。此战,孙权丢掉了淮北一带,第二年,又被曹操将阵线限制到了长江边上的濡须口。从此濡须口-皖城一线成为日后拉锯的阵线。尽管曹魏一直没能跨过长江,但终孙吴之世,孙氏政权也没能再迈进合肥一步。

终究,回忆一下,在此役中封神的名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先后在丁原、董卓、吕布麾下效命,吕布败亡后,投效曹操。先后在平定东海暴乱、平定袁氏、柳城之战中立下劳绩。213年后,张辽长镇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