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才招聘方式面面观

2020-12-01 08:51:57 作者: 汉代人才招聘

汲黯,因父亲在朝中任职,通过老爹保举进入仕途,最初是汉景帝时期的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满脸严肃,使人敬畏,汉武帝时期成为有名的谏臣。《史记》记载:“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4.上书拜官

上书拜官就是给皇帝直接上书,陈述自己的才能和主张,获得任用。

代表:东方朔、主父偃

汉朝时期够民主的,老百姓可以直接给皇帝写信,汉文帝时,一个叫缇萦的弱女子,为了使犯了罪的父亲免受皮肉之苦,直接给汉文帝休书一封,历诉各种肉刑(黥、劓、刖、宫、大辟)之害,汉文帝深受感动,毫不含糊,直接把肉刑废除了。

不仅老百姓可以给皇帝写信,士子还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推销自己,就这一条,成就了不少学子们的逆袭路。

东方朔先生在给汉武帝的《上书自荐》中,详写了自己的身份、年龄、身高、容貌;写了自己才高八斗,能力超群;还写了自己心仪的的职位,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求职简历”,当然汉武帝作为全国最高HR,直接通过了他的简历。

京剧《东方朔》

无独有偶,给汉武帝上书的还有主父偃。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直接上书汉武帝,当天即被召见,拜为郎中(宫廷侍卫)。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他创的一年升迁四次的记录被同僚羡慕不已,更让汉武帝破格重用的是他的"大一统"的政治主张。5.纳粟拜爵

纳粟拜爵就是交一定的粮食,朝廷就会给献粮人以爵位,就是不想当“富二代”的人,捐点粮食换个官做。

代表:张释之、司马相如

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边境吃紧,军费紧张,汉文帝谋臣晁错上奏,建言“纳粟拜爵”并被采纳。《资治通鉴》记载了他的奏言:“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后升任廷尉(列位九卿,为最高审判机构长官),由于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有"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美誉。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作为“富二代”,司马相如由家中出资,换了个汉景帝身边的郎官,担任武骑常侍,但这不是他的爱好所在(爱好是写赋)。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史记》记载:“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汉武帝看到司马相如的大作《子虚赋》,欣喜不已,司马相如投其所好,为其量身定制写了一篇更为文采飞扬的《上林赋》,赋中虚构子虚、乌有互相夸耀楚国、齐国山川宫苑之秀美,亡是公又大肆铺陈上林苑的壮丽,士气压倒了齐、楚之国,表明诸侯之事微不足道,《子虚赋》《上林赋》也成了汉赋的经典,后来,司马相如也成了汉赋的杰出代表、赋论大师,有“赋圣”和“辞宗”之美誉。6.卖官鬻爵

如果,纳粟拜爵算捐官,卖官鬻爵就更上不了台面了,堂堂朝廷命官,竟然明码标价。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随着战争耗费增大,各种奖励将士,体恤丧亡的开支难以为继。武帝下诏:“民得卖爵赎禁锢及过者,得免减罪”,并设立了“武功爵”。

桓帝延熹四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起事,波及三辅地区,危及京畿安全,桓帝采取“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的政策,并且明码标价。结语

我国古代人才招聘的黄金时期是汉朝,皇帝亲自下诏发布人才招聘“全国动员令”,多种招聘制度,保障了朝廷群星闪烁,人才辈出,但各种招聘方式鱼龙混杂:

察举制是人才招聘的主流,不仅有孝廉,还有茂才(秀才)、贤良方正等,这些作为州县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按定额完成。

征辟制,除了常规招聘,还有专项招聘:比如博士叔孙通为大汉修朝仪专项工程中,专门到鲁国招聘30人,再加上叔孙通自己弟子共100人组成项目组;再如,汉武帝修建名堂时(朝见诸侯和祭祀场所),派使臣到鲁国把申公请来做项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