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时期的曹操,世人一直对他褒贬不一。夸奖他的人,说他是一代枭雄,为结束东汉末年的乱世立下大功;贬低他的人说他是乱臣贼子,窃国大盗,挟天子以令诸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征时,还公然骂曹操为曹贼。但曹操真的是“汉贼”么?其实他在《述志令》已表明自己的抱负。
《述志令》是曹操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文章,其中在写到别人对他的误解,社会对他的不理解时,曹操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人,他说的是战国时期的乐毅。他说:”当年乐毅从燕国逃往赵国,赵王打算图谋燕国时,乐毅伏地垂泣。对赵王说:‘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如果获罪,流放到他国,死了也就算了,不忍谋害赵国的任何一个普通人。如今又怎忍心谋害燕王的后裔呢?’
而曹操说的第二个人,便是秦国大将蒙恬。他说,胡亥杀蒙恬时,蒙恬曾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为何曹操对蒙恬和乐毅的事有这么大的感触呢?其实曹操是借景生情。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在秦昭王时从齐国投靠于秦,并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他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武将,曾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蒙恬在家庭环境影响下,从小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攻破齐国。之后,他又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从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
把匈奴赶回老家后,蒙恬又奉命督造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遏制匈奴南进。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因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而他的弟弟蒙毅也是秦始皇的心腹大臣,官至上卿,外出都陪秦始皇乘坐一辆马车。蒙氏一族对秦国可谓忠心耿耿,结果却要被赐死。所以蒙恬上奏说:“我现在统兵30余万,其势力足以背叛秦朝。而我自知必死无疑,却还坚守忠心,正是因为不敢辱没先人和忘记先王的教诲!”
而当时的曹操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把汉献帝握在手中,大家都认为他是居心不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当皇帝。面对天下人的质疑,他苦恼不堪,所以才写了这《述志令》来向汉献帝和天下人表明心意。但因为大家都不理解他,所以他一想到蒙恬的话,便想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