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记》虽然网上评分很低,但是一点都不妨碍这部电视剧成为热播剧。
其实 鳌拜 作为历史人物,他的热度应该远不如李自成、张献忠、吴三桂、郑成功、李定国这些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人物。
鳌拜之所以耳熟能详,究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鳌拜自带流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写的经典武侠小说《鹿鼎记》。
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先生塑造了一位权势滔天的权臣、奸臣的鳌拜。
但是在真实历史上,鳌拜是否真如同《鹿鼎记》小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凶神恶煞、杀人如麻?权势滔天、位极人臣的他为何竟会败在年纪轻轻的小皇帝和一群摔跤少年手下?
要想了解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提真实历史中的鳌拜和小皇帝康熙。
鳌拜,镶黄旗人,伯父费英东是最早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人。鳌拜后来追随清太宗皇太极,屡建战功,被皇太极赐予 “巴图鲁”(即勇士)称号。
顺治年间,因为多尔衮的惨痛教训, 顺治帝 开始疏远皇族,于是非爱新觉罗姓氏的旗人开始受到顺治帝的倚重,到了顺治帝临终前,特意把皇族排除在托孤辅政大臣序列之外,鳌拜因为战功卓被顺治帝任命为辅政四大臣(索尼、 遏必隆 、苏克萨哈、鳌拜)之一,辅佐年幼的康熙帝执掌 清朝 国家大政。
其后,鳌拜开始居功自傲,本来辅政大臣以资格老的索尼为首,但是鳌拜在朝中开始结党营私、陷害异己,不仅不把康熙帝放在眼里,就连孝庄太皇太后和索尼都不放在眼里。
常在小皇帝康熙面前高声喝问,呵斥其他大臣,甚至把议政当成自己私人的事,经常把朝廷奏疏私自带回家同自己的心腹商议。
鳌拜专权横行的情况,被孝庄太皇太后(真实历史上只有孝庄太皇太后,没有太后)看在眼里。她对此感到十分忧虑,担心以后就算皇帝亲政,也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现象,重现当年摄政王多尔衮的情形。
于是在康熙帝只有12岁的情况下,她直接提出册立辅政四大臣之首的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她这样做的主要意思就是:
索尼若将孙女嫁给康熙帝,便会一心一意辅佐皇帝,从此不会再生二心。这对鳌拜专权就构成一种潜在的威慑。
消息传到鳌拜耳中之后,鳌拜为此愤怒不已,他认为册立皇后是朝堂重要的大事,孝庄太皇太后不仅没有和他进行商议,而且还选择了索尼的孙女。
很明显,这代表着孝庄太皇太后对他非常不满意。
鳌拜于是勾结遏必隆,一起出面反对这桩婚事。他们联名上疏,企图阻挡这门亲事。但孝庄太皇太后也是一个有着坚定立场的人物,她不顾鳌拜等人的强烈反对,认为清朝以“孝”治天下,康熙帝是她的孙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硬的决定了康熙帝的这桩婚姻。
后面事态的发展,证明了孝庄太皇太后的确是一位眼光高超的政治人物。索尼一家坚定地站在康熙帝一边,为康熙帝的皇位稳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康熙帝在决定除掉鳌拜的时候,就选择了索尼的儿子 索额图 做自己的助手。
随着小皇帝康熙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与鳌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自然而然产生了扳倒鳌拜的想法。
虽然康熙帝扳倒鳌拜的意图早就有了,但康熙帝知道鳌拜在朝廷经营多年,自己又年幼,鳌拜党羽又遍布宫廷、中枢和地方各个主要机构,明着和鳌拜对着干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引起朝堂上下混乱,康熙帝必须想个法子,既可以除掉鳌拜,又不引起朝堂动荡,于是康熙帝开始了对 鳌拜 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