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皇帝没有杀袁崇焕,那么大明王朝还能续命吗?

2020-12-04 13:40:12 作者: 如果崇祯皇帝

病态的廷杖制度

廷杖最早起源于东汉明帝时期,作为一种不常用的惩罚手段,廷杖仅仅是打几下犯有过错的大臣的屁股,因此还远未形成一项制度化规程。而到了明朝,廷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打屁股了事的。

据《太平御览》等相关文献史料记载: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钩,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

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连击连抓,就会被撕得一片稀烂。不少受刑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的人,也会落下终身残废。

廷杖最高的数目是一百,但这已无实际意义,打到七八十下,人已死了。廷杖一百的人,极少有存活的记录。廷杖八十,意味着双脚已迈进了阎王爷的门槛。

而明朝的大臣不仅不畏惧廷杖反而以遭受廷杖为荣,并以此认为靠挨几下板子就可以名垂青史值得。因此,不管朝廷讨论的事情是对是错,纯为反对而反对,而冒险骗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成员有事没事胡乱找茬求虐找打,关键是那些求虐大臣拿出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凭如何抡打就是不投降,这种以受虐为享受的病态受虐狂式做法让明朝的家长皇帝很是头疼, 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大礼仪之争”到万历皇帝“国本之争”明朝历代皇帝都深刻领教了这帮“疯人院”里跑出来的大臣的厉害。

廷杖不是明朝首创,但作为一项固化制度却定格于明朝,明朝大臣又是将廷杖制度玩出花样翻新的病态大家。套用今时广告词来说:“廷杖制度哪家强?北平朱明找皇墙”。

当一个王朝仅靠病态的武力廷杖制度简单粗暴地处理君臣关系,那么这样的一个王朝距离末日也就不远了。

反历史的兵制

明朝军事机构由皇帝、五军都督府、兵部和卫所构成。皇帝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拥有调兵权和点将权,全国各战略要地设置卫所,卫所军人都有稳定的军籍和田地,平时不打仗时安心耕田从事农业劳动兼军事训练,战时听从调遣;五军都督府负责管理军籍;兵部负责下达皇帝的调兵将令。

遇到战事先是由皇帝下诏点将,兵部传达皇帝圣旨,五军都督府则通知各地卫所军队集合开拔。

这种集合南北朝时期的“府兵制”和两宋的兵役制为一体的军事构置在大明王朝前期对于强化中央集权的确功不可没,但随着土地兼并和贪污腐化横行,卫所军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尽数被上层军官所侵蚀,大量军籍人口开始逃散,国家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单兵战斗力极其低下,大明王朝军队整体实力状况岌岌可危,这也在日后大明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显露无疑。

朱元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他是想通过抓牢“枪杆子”为后世子孙打造一个固若金汤的大明王朝,然而历史却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你是再厉害再牛掰的朱重八,历史的车轮还是会无情地从大明王朝躯体上碾压而过直到体无完肤。

当然一个王朝的灭亡绝不是仅仅几个单纯的原因所能捋得清的,明朝也不另外。但若对比历史从大的方面来看,明王朝倾覆的祸端很大程度来源其自身。当大明王朝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腐烂到了根子,在农民军和清军两股势力叠加的催化之下,一座曾经几何时威名赫赫的朱明王朝也随之轰然倒塌。

看待历史本不应该存在个人主义英雄论,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能有振臂一呼挺身而出的英雄豪杰独自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以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强烈意志决定心来捍卫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尊严,那么这样的民族才有资格以利于世界民族之林。泱泱华夏五千年,也许正是有着袁崇焕这样前赴后继的英雄儿女我们的民族才能依然傲立于世界之巅而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不曾断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