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皇帝没有杀袁崇焕,那么大明王朝还能续命吗?

2020-12-04 13:40:12 作者: 如果崇祯皇帝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明王朝的灭亡是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中了皇太极的离间之计误杀了辽东守将袁崇焕,导致整个辽东尽数落入后金大军手中,大明王朝随之灰飞烟灭。

这种观点乍一看说的头头是道,但结合历史仔细分析却经不起推敲。

袁崇焕的死对大明王朝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袁崇焕以文人身份镇守辽东期间,杀的后金大军人仰马翻,一代枭雄努尔哈赤也为之丧命,后金士气大挫,至少袁崇焕生前后金军无法撼动整个大明王朝统治的根基,然而,这种战略态势自袁崇焕一死,辽东却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无法整合成一块布防严密的铜墙铁壁。

但从当时整个辽东在明王朝所处的战略态势来看,一方统兵诸侯被冤杀还远不足以导致一个王朝的葬送。

审视历史,不难发现,袁崇焕在被冤杀的14年后,清军才得以叩关入主中原,由此可见,并非是袁崇焕一死清军立刻就入主中原,因此这种以一人之能力来看待大明王朝兴衰的狭隘历史观未免有失偏颇。

由此,我们会经常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倘若袁崇焕不死,满清能顺利入主中原灭亡大明王朝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大明王朝有袁崇焕这样出类拔萃忠心耿耿的统帅来镇守辽东是崇祯皇帝的大幸,袁崇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明王朝灭亡的步伐,但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朱明王朝覆亡的历史宿命。

可以说明王朝的灭亡归根结底纯粹是老朱家自己玩死了自己,而不是他外部满清大军和内部农民起义造成的,当然不可否认,这两股势力也占据着重要因素。

然而,老话说的好:不作死就不会死!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朱家是怎么样玩死自己的大明王朝的。

分封建藩

明朝创立伊始,朱元璋与大臣谋士们总结了宋、元灭亡的“主弱臣强”的历史教训,因此采取分封建藩的方式一口气分封了二十五个诸侯王,并设置了宗人府制定了《天潢玉牒》来规范管理诸侯王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冀希望将来大明王朝江山出现危机,各路诸侯王大军前来勤王解难。

安排好身后事的朱元璋自以为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固若金汤,不曾想在朱元璋去后,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造反将朱元璋指定的法定继承人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皇位,篡夺了大明江山。

历史总喜欢与朱元璋开玩笑,倘若朱元璋泉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作为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的朱棣,深知藩王拥兵自重的危害,登基后的朱棣采取了多套“组合拳”接连削掉了各藩王的军权和土地经济权,藩王自永乐朝开始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说通俗点就是那些藩王们以后的日子里别指望政治上能有什么作为了,老老实实坐等国家养老吧!

为此永乐皇帝朱棣制定了这样一套严密养老的国家方案:皇帝的其他儿子,要封亲王,亲王的世子袭爵,其他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袭爵,其他儿子要封镇国将军。再往下,镇国将军的儿子们,要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儿子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儿子封镇国中尉,如此世代传承。

初看觉得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宗室养老体系很妙,既解决了藩王们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又让朱棣摆脱了屠戮宗亲的历史恶名(虽然朱棣很喜欢杀人)。

这种宗亲养老体系刚开始的确很不错,国家风调雨顺国力强盛,有的是钱养着那些宗亲,只要他们不造反,不闹事一切都好说。

但时间久了宗亲们不造反了,却一门心思的开展轰轰烈烈的造人运动去了。

根据史料统计,到了明天启年间宗室藩王人数已经达到了60多万人!此时的藩王宗室已经成为地道的国家寄生虫了,他们由专门的财政养着,一生衣食无忧游手好闲不劳而获,整个国家的财政墙角为之掏空。

有这样一群蛀虫在啃食国家墙角根基,大明王朝想不垮都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