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临终前,干脆放弃了继续争取侯景的希望,直接向世子高澄挑明,侯景必反,但是儿子你别担心,我雪藏了慕容绍宗,你一上台马上提拔他,他是侯景的克星。
这边厢高欢刚死,那边厢侯景探知消息,毫不犹豫地在豫州造反。
智者善于造势,就连造反也反得别具一格。
若换作一般人,造反就为了过称孤道寡的瘾,立即会自立为某王某帝。侯景不是冲动的人,他从来不是以力硬刚的选手。反出东魏的同时,他派人向南朝梁武帝上了一道降书,声称愿以河南之地降梁。光向梁朝投降还不够,侯景还遣使向西魏宇文泰请降,声称愿意搁双方血战十四年的深仇大恨,共同对付高澄这个黄口小儿。
两个国家垂涎河南十四州之地,都第一时间接受了侯景的请求。昏愦老迈的梁武帝(时年84岁)迫不及待地把侯景当成了阶级兄弟,遥授侯景为河南王。西魏宇文泰深知侯景是条抓不住的老狐狸,但他也知道形势非常诱人,河南十四州处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交界之地,侯景以一己之力势难独存,如果冒险一搏,未尝没有趁乱得子的可能。
西魏、梁朝在互相不知道对方已经接纳侯景之降的情况下,同时派兵策应侯景。
一人造反,三国同时开动,处于风暴之眼的侯景,着实是位造势大师。
侯景叛乱区域
高澄相继派韩轨、刘丰、高岳等大将率兵进攻豫州,侯景从荥阳南撤至长社,与东魏军对峙。西魏援军东出弘农,在东魏军侧后制造威胁。梁军也北上夺占汝南一带,并以一部主力北出淮水,进攻东线重镇彭城。
高澄三面受敌,一时间被侯景作弄的狼狈不堪。
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北方极有可能打破二强并立的局面,恢复当年五胡乱华时诸国并立的局面。这正是侯景最终极的打算,所谓投降西魏、南梁都只不过是个幌子。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南梁,首先崩盘了。
梁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势本来最具威胁力,吸引了东魏军大量主力。但数十年未经大战的梁军腐败不堪,在坐拥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被东魏名将慕容绍宗击败。被高欢、高澄父子寄予厚望的慕容绍宗掉头进入河南,集中火力进攻侯景。
慕容绍宗一反诸将火急火燎的状态,对侯景实施对耗战略,凭借东魏强大的国力后盾,一点一点消耗侯景的实力。
西魏援军到达河南与侯景进行了有限接触,惊恐地发现其与南朝勾结。侯景打算继续诱骗西魏诸军来援,西魏人发现上当,在边境积极地集结军队,准备进攻这个无耻的骗子。
梁朝在彭城大败后有了心理阴影,豫南方向的援军迟迟不敢北上。
诸方援军断绝,侯景陷入孤军作战之困境,偏偏慕容绍宗又掐准了他的死穴,侯景连战失利,最终在涡阳被慕容绍打垮,手中四五万人大部被歼。
侯景率800残兵南渡淮河,逃入梁朝寿阳郡。
梁朝众臣本欲收拾掉这个危险的瘸子(侯景一条腿短,走路跛行),但梁武帝又想留着他制衡北朝,政策来回变动。后来侯景获知东魏、梁朝意欲讲和,还想把他当战利品送还东魏。走投无路之下,侯景断然据寿阳造反,目标直指南梁的政治心脏——建康。
三、8000人灭掉南朝
侯景在北朝作战多年,是与高欢、宇文泰齐名的统帅之才,虽然晚节不保,最后沦为东魏众将练兵的肉靶子,但功力还在,拿到南朝对比,几乎无人可敌。
所以他敢只以8000人马起兵——即使是这8000人,也是他在寿阳城闭城大抓壮丁拼凑起来的。这份勇气,实在大的吓人。
梁武帝起初并没当回事。他调集四路大军,由皇六子邵陵王萧纶持节,都督各路兵马十余万人围剿侯景。
侯景进军路线
侯景何等人也,他在北方见惯了各种形式的战争。梁军虽然势大,但诸部之间相隔数百里,包围圈根本衔接不起来。侯景敏锐地率军脱离寿阳,一头扎进东南腹地,从历阳渡江,昼夜兼程杀奔建康附近。
梁军当时是内轻外重的格局,诸方镇拥有强兵,京师直接指挥的兵力却仅有一两万人。侯景渡江后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为了扩充实力,他把沿路抢掠的子女玉帛全都赏赐给部下士卒,又不断收编梁朝溃兵,队伍居然渐渐庞大起来,杀至建康台城时,居然也有了数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