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那么也无非有三,一个是曹操为人奸诈,但是这个不能算数,兵不厌诈嘛!打仗的人,总是要诈它一诈嘛,你说敌人呢,你就说他是奸诈狡猾,说自己的就叫足智多谋,实际上一回事儿。兵不厌诈。第二件事说他篡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这个王朝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姓刘呢?为什么就不能性曹呢?说这个姓曹的代替姓刘的,就是奸。这个说不过去,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别被《三国演义》给带偏了,一代枭雄曹操,实际没想象中的那么坏
首先,曹操个人的才能其实相当出众,他大胆打破了当时那个年代要求官员出身于豪门氏族的规定,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曹操提拔了是一介平民的张辽和徐晃,当时的屯田制便是曹操推行的,正因为这个屯田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让魏国的粮食产量是蜀国的十倍。
可以看出来曹操的这些事情也奠定了日后西晋能统一天下的资本,在《三国志》里面对曹操的评价是“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从这句话看得出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曹操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世人还为曹操编写过一个木偶戏,叫什么的话,我忘了,但这也看得出来曹操是深得人心的。
可后来,曹操的形象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曹操描述成了一个大奸大恶之人,那句“负天下”的语录更是传遍了整个世界,宋朝的著名诗人苏轼就在是诗中描述当时的百姓“闻曹操败,即喜唱者”,说白点听到曹操打了败仗,居然高兴到唱起歌来。
我查资料时,发现南宋的朱熹,没错,就是那个科举考试的标准制定者,他在《朱子语类》里面就描述过曹操自是贼,即不可从,说白点,就是说曹操是夺权盗国的人,而孙权是来路不正,只有刘备是正统汉室,可以看出来那会的朝代里面,曹操彻底沦陷成了一个汉贼的形象。
后来的曹操也就这样彻底黑化成了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到了明朝的时候,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也就很自然地把曹操变成了一个奸臣了,当然,尽管罗贯中把曹操描述成奸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还是对于曹操有很多的正面描写,比如曹操还有一句经典语录,“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