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方位、全官职监察
明朝的监察制度可不是说说而已的空头支票,而是实打实的贯彻到底。
在中央,依据职能的偏重性分成了两个监察系统,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两家监察系统既是相互监督的竞争对手,又是必要时相辅相成的好搭档。
而地方上的监察系统也在不断完善,紧密合作,因为消息的共享,逐渐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监察巨网。
与此同时,监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张,从影响重大的军事政治到无关痛痒的文化思想,皆被全面地囊括其中。
但是,明朝时期的监察虽然力度很大,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道。毕竟,之前监察机构是监督帝王的枷锁,明朝的监察机构是帝王处事的耳目。
所以说,明朝全方位,全官职的监察使得帝王能够更好的掌握朝廷的动向,却不知不觉中陷入皇帝一言堂的漩涡,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3,品级低而功能大,无人敢惹
因为明朝监察官员手中握有独特的权柄,所以哪怕他们官位不高,却依旧在明朝的官场吃得开。
对于明朝监察机构的官员,高官厚禄不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也明白自己与那样的官场生活无缘,有些人会安于现状,用手中的权力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些人会不甘心,既然得不到更高的官职,他们会追求更多的财富,所以利用职能的便利,勒索官员,压榨百姓,使得源源不断的不义之财流入自己的口袋。
监察官员虽然品级低,却有着极高的功能,他们在明朝可是无人敢惹的存在。但是,这也是他们容易酿就苦果的原因之一。
三,为什么监察机关如此严密,明朝仍然混乱?
1,监察官员滋生腐败,与监察目的背道相驰
明朝政府给了监察官员绝对的权力,却没有给予他们不忘本的钱财。这使得极为容易被钱财诱惑,从而走向贪污的不归路。
其实,因为明朝刚刚建立之时,政治清明,官员有理想,哪怕监察官员手头没钱,经济窘迫也不觉得困难。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场的普遍黑暗,监察官员也动了不该动的心思,他们借着职位的便利,到处敛财,甚至有了都抚莅任,例赂权要,名谢礼;有所奏请,,佐以苞苴,名候礼的受贿投名状。
不仅如此,由于监察官员掌握着地方官吏的前途,他们的巡查出行在地方官员的安排下,愈发奢靡,每日耗费的雪花银以百两为计。为什么地方官吏如此谨慎的伺候监察祖宗呢?原来监察官员手中握有他们能否升迁的关键一票。
臭名远扬的明朝督察御史胡明善,他所做的坏事数不胜数。比如,迫使已经嫁人的女子为妾,随便给平民安下罪名等等。他在百姓中仿若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般。
所以,在明朝由于朝廷对于监察官员的待遇不够,以及监察官员自身的贪婪,使得监察过程中进行的工作与设立监察职能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大事者,一定不能给未来留下如此明显的隐患。
2,监察官员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倘若觉得监察官员只是行使监察职能的副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明朝的监察官员,可是能够在朝堂呼风唤雨的存在。
虽然,一开始监察官员走入核心政坛只是作为帝王的耳目,但是随着帝王逐渐被首辅大臣架空,他们成了首辅大臣的依附者。甚至,每一任首辅大臣的掌权和没落都少不了监察官员的手笔。由于当时的礼部侍郎王瓒得罪了朝廷当中风头正盛的首辅大臣杨廷和,这就铸就了御史言官讨伐的战场,因为他们的再三上书弹劾,最终,王瓒被帝王一贬再贬。
后来,随着监察体系的成熟,监察官员不再满足于依附首辅大臣,他们开始抱团牟利,甚至向当时的首辅大臣挑战,比如李廷机,哪怕贵为首辅大臣,在御史言官的攻击下,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