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2020-12-07 00:49:36 作者: 宋朝以前没棉

棉花现在普遍是制作衣服、被子的主要材料,有很强的的御寒功能,人人都穿得起,但是在宋朝以前是没有棉被的,那么他们在冬天是怎么御寒的呢?

首先说说为什么宋朝之前没有棉被呢?其实棉花很早就传入了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传入了中国边疆,但是古人也许缺乏对棉花的研究,一致认为棉花只是一种白色的花朵,叫做“白叠子”,仅仅是用来观赏罢了,直到宋朝以后才慢慢发现其效用,所以这也是宋代之前没有棉被的原因,但是古人也不缺乏御寒的方法。

一、古人烧炭火取暖

古代人不像现代人有煤气、燃气、电炉等等,古人的取暖方法还是比较原始的,那就是上山砍菜或者买木炭,穷人家生活简单一些,没钱买木炭就只能在过冬前上山砍菜,储存充足的柴火,到了冷天的时候在家里挖个坑,放一些柴火取暖,而富裕的人家就是在家里放一个火盆(碳炉),把火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火喝酒,手里抱着“汤婆子”(古人用的的暖手宝),这是古人御寒的方法之一。

二、古人御寒的衣物

宋朝之前虽然没有棉花填充到被子里面,但是有鸭绒、锦缎、丝绸、杨絮、稻草啊,对于富裕的古人来说,根本不缺乏御寒的衣物,他们的蚕丝被、锦缎被、鸭绒被这些高档被子应有尽有,更有奢侈的用狐裘和貂裘作为御寒之物,只是这个不是一般人家负担的起。

富人家的生活无法想象,古代社会男女地位尊卑很大,地位高、富裕之人还专门让小妾、丫鬟睡前先暖好床,甚至年纪大的脚边睡个丫鬟抱着脚御寒。

而穷人的御寒之物就缺乏的多,他们没有锦缎、狐裘,到了冬天就只能穿单薄的衣物,里面填充一些杨絮、稻草、芦花,因为这些不用花钱可以直接采集,但是这毕竟比不上丝绸、狐裘等等,所以古代穷人在冬天挨饿受冻的很常见。白居易在《卖炭翁》里面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就是穷人过冬的真实写照。

锦缎、狐裘与稻草、杨絮,这就是古代富人与穷人过冬的真实对比,若古人在太平年间,还能安稳的靠着衣物过冬,若是在纷乱的时代,那么即便是富人或者穷人,受冻挨饿也是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