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神童:“曹冲称象”是否真有其事?千百年来为何会倍受质疑?

2020-12-07 00:02:36 作者: 短命神童:“

曹冲称了一次象,成就了他千年"神童"之名。

原因是他称的时候年龄很小,大概就是五六岁的样子吧。此事若换成是一个成年人所为,恐怕就不会引起这么强烈的轰动了。

“曹冲称象”雕塑

可惜的是曹冲也和历史上的另外两神童项槖、甘罗一样早逝,生命定格在十三岁上。

无白书生认为这似乎是一个神童魔咒,因为这三位历史上最为有名的神童,他们死时的年龄都没有超过十五岁。所以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在无限惋惜之余,也产生了无穷的困惑。

然而自从"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开来之后,有人就对此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看上去也似乎不无道理。其实人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质疑还有很多,比如司马光砸缸,比如孔融让梨等等。那么,人们对"曹冲称象"的疑点又在什么地方呢?疑点之一:孙权献象的时间节点以及大象的来源

"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冲少聪察岐嶷(qí yí),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

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曹冲则是他最喜爱的一个。有人说曹冲是曹操最小的儿子,这个倒也未必。

凡神童,幼时必然有过人之处,《三国志》中先用了"聪察岐嶷"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一下,说他小时候说非常聪明,善于观察,接着说他当时虽然只有五六岁,但智商却是常人所不能及。再后来就写到了他称象的故事了。

沙雕“曹冲称象”

曹冲所称之象,是孙权送给曹操的,而且是"巨象",但没有说明是几头。而《艺文类聚·兽部下》引《江表传》中则记载:"孙权遣使诣献驯象二头。"这个可以暂时不去管它,我们关心的是孙权献象的时间疑问。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的记载,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去世,年仅十三岁。"曹冲称象"发生的时候,曹冲才五六岁而已。

按这个时间推算,"曹冲称象"大概发生在建安五年到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到201年前后。而孙权正是在建安五年的时候,继承孙策的位置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这样叙述:"五年,策薨,以事授权。"

可见当时孙权刚开始统治东吴,在这个时间点上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献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但有人却提出,孙权向曹操进献大象,要从交州才能得到。而孙权尝试控制交州,派步骘出任交州刺史的时候,是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而这时曹冲已经去世四个年头,即使孙权送去了大象,曹冲无论如何也是无法称量的。

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曹冲称象"和孙权控制交州的时间节点不相契合。并由此引出了与之相应的另一个问题:孙权所献之象来自哪里?

孙权献给曹操的大象必须来自交州吗?

这一观点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何焯提出来的。何焯认为孙权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才派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士燮兄弟等人奉承东吴,只有在此之后才能获得交州地区才有的亚洲象大象。

据此,何焯认为"曹冲称象"之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则表明,大致在南朝刘宋之前,长江以北尚有野象栖居,大概是由于连续不断的战乱影响了大象的生存,之后才迁徙于江南。由此得出,三国时期的吴国境内有象,且由刚刚继承东吴大业的孙权进献给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疑点之二:"曹冲称象"的方法并非曹冲原创

这个观点也是始于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邵晋涵认为",曹冲称象"的方法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借鉴了燕昭用"浮舟"称大猪的方法。

燕昭王所处的战国时代远远早于曹冲,曹冲自小聪明当然与他的博学多识分不开。然而三国之前的史书上并没有关于燕昭王浮舟称猪的记载,这个故事出自于《符子》: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qīng)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王乃命豕宰养之,十五年,大如沙坟,足如不胜其体。王异之,令衡官桥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钧,其巨无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