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私盐贩子”推翻元朝:为何关于“盐”的争夺堪称古代“石油战争”?

2020-12-08 18:31:01 作者: 三个“私盐贩

吴越王钱镠

安全着陆的钱镠,成为很多盐估客的人生偶像。元末的方国珍与他命运类似。

方国珍尽管是最早起义的,但态度并不坚决,中心屡次屈服过元朝,并被使用来攻击另一个盐估客张士诚的义师。这显着是朝廷借刀杀人的计谋。不知为何,方国珍反而在作战中非常卖力。1357年,方国珍以江浙行省参政之衔领兵攻击张士诚部镇守的昆山。方在作战中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斩杀张士诚麾下二将,以五万水军力克张士诚的七万陆军,兵锋直指平江府城。没过多久,张士诚也屈服元朝,方国珍这才撤并回浙。后来才知道,方国珍并不是没看透朝廷的狡计,而是传闻昆山城内有很多金银财宝,为了这些东西,他才拼命的。

此战之后,方国珍升任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毫不隐讳地当起了朝廷的一方大员,后见局势不对,再次举起反元大旗。期间,有人劝他安排武力,一统全国。他立马表明“吾始志不及此”,也便是说他从来没这么想过。朱元璋取得权势后进攻浙东他的老巢,他一触即溃,献地屈服。尽管朱元璋很瞧不起方国珍,说方国珍这个私盐估客,懒散又惜命,总是首鼠两端。话虽这么说,方屈服后仍是被封为广西行省左丞相,得了善终,他的后人也都做了明朝的官,可谓是钱镠的复制版。

另一名私盐估客张士诚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张士诚起义后,先后霸占平江、湖州、松江、杭州等地,之后在平江府自称吴王。朱元璋这个时分实力还不行强,特意派使者给张士诚送信,一来套套近乎,二来期望加强联合,合力抗元。兵多将广的张士诚底子瞧不起朱元璋,傲慢地回绝了对方,并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

朱、张从此结怨,并很快迸发战役。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被朱元璋围城,绝食而亡。张士诚被朱元璋挤压在苏南的狭小地带,动弹不得。在他最困难的时分,方国珍又来攻击,所以也难怪打不过方国珍的水军。为了报复朱元璋,他向元朝屈服,被封为太尉。

古代制盐图。图片出自《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蒙古定宗四年张存惠晦明轩刻本

另一方面,贩卖私盐,毕竟是刀口上舔血的营生,不少私盐估客有了钱,就招兵买马,组成自己的装备力量,构成贩盐集团。唐末的江淮产盐区,就有这么一伙人,他们全副装备,驾着大船在江河中畅行无阻,每到一处,就用抢来的资产交换食盐和茶叶,假如敢回绝,就焚烧烧了房子;碰到有朝廷设卡纳税的关口,他们就直接武力闯关。由于实力太强,当地官府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在这样的布景下,呈现黄巢那样的大盐枭也就家常便饭了。

所谓高风险才有高回报,古代凡是能成为私盐估客的,大多是些脑筋活泼、胆大心细之人,他们既有钱、又有装备,为了运盐要和当地豪强、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打交道,有的还和官吏勾通,因而当全国有变,一些有野心且嗅觉比较活络的盐枭就会乘势而起。这些人平常或在一同做工,或一同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安排性、纪律性都较一般种田的农人要更强,他们安排起来,愈加联合,战斗力也更强。比方,元末绍兴山阴县的私盐估客,为陷害嫁祸给巡查的官兵,把自己的孩子给杀了,可见其时奋斗之惨烈,也可见盐估客有多狠。

往往也由于眼光和才智的约束,这帮人只能割据一方,终究被真实的具有更久远眼光的英豪吞并。无论是黄巢仍是张士诚、方国珍,都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反而是非典型私盐估客朱元璋,终究夺得全国。

从官盐与私盐奋斗的前史看,食盐专营的确可以给政府带来安稳、可观的税收收入,但由于盐政中往往存在着巨大的权利空间,其带来的破坏力也是清楚明了的。二零一六年,我国废止了盐业专营有关规则,答应现有食盐出产定点运营企业退出商场,答应食盐流转企业跨区运营,铺开一切盐产品价格,铺开食盐批发、流转运营。

尽管当了官,但张士诚仍旧保存有很大的自主性,具有自己的戎行。1363年,他占领杭州,复称吴王,再次反元。朱元璋后来在攻击他前,曾给他写过一封劝降书。张士诚却是挺有节气,至死不降,数次包围未成,终究被俘,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