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明帝刘庄,一向惧怕自己沒有父亲刘秀那样的声威,会被大臣们小看、欺骗,所以对各级官员要求很严,如若犯错,小则当面呵斥,大则亲手提曳,从不愿容易放过。因而,史书上称他当政时"权不下借,为政苛察。"鄙人学问粗浅,不知道这样的评语算是毁仍是誉?
要说对臣下严厉一点,也不算是坏事,可这位大皇帝处置犯错官员的手法,不免简略粗犷了点。只需惹他发怒,不论你是尚书仍是仆射,一般都是在大堂上拖倒就打屁股,尽管这当地一时要不了你的小命,但他不打你个血呼淋拉、鬼哭狼嚎就不算拉倒。那情形,想想都疼的慌。
一次,北边一部落的胡人屈服汉朝,明帝下诏对每位酋长恩赐缣帛十匹。可誊抄诏书的尚书郎一时粗心,误把十匹写成百匹了,而担任审阅的官员也没发现过错,就照单发货出去。
第二天发完货的大司农向皇帝汇报工作时,明帝才发现多发出了十倍缣帛。一会儿送出去这么多宝贵的物品,生性节省的明帝很是疼爱,那可都是许多织女用纤纤十指没明没夜织成的啊!
他马上把担任审阅的尚书郎招来质问,并让人准备好刑杖,想一旦确定是他的失误,就当庭杖毙他。仍是尚书仆射钟离意传闻后,匆忙入朝拜见,并磕头为部下求情:"过误乃是小失,缺乏重惩;如皇上必定以为该罚,臣当首坐,请先罚臣便了。"
说完脱冠解衣,等候皇上杖答。汉明帝听了钟离意的话,才看他的老面子饶了那位尚书郎。
还有一次,郎官药菘因事被汉明帝呵斥,可他不光不认错,还要为自己辩解,更惹得大皇帝怒气冲冲,他下殿拿起大杖就要亲身动手打人。药崧一看状况不妙,这是要出人命的节奏啊!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仍是先跑吧!
所以,朝堂上就呈现了这样诙谐的一幕:药菘在前面狼狈而逃,皇帝在后面举杖追逐,眼看快要撵上了,药崧却一头钻进了殿前的书案下面。明帝打不到他,只好气喘吁吁地柱杖喝道:"出来!快出来!"
药菘心想,我出来让你打死?傻瓜才出来呢!人虽不出来,口却没闲住,此情此景,他还大声吟诗一首,为自己喊冤:"皇帝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那意思便是:皇帝多么崇高,诸侯多么庄重。没见当皇帝的,打人还亲身下殿!
药菘此言一出,合座朝臣都哄笑起来。这时,汉明帝经过这一番折腾,气也已消了一大半,现在又听这小子的一通胡诌,还挺押韵上口,也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就下诏赦免了他。
经过这件事能够看出,汉明帝以身作则,是一位十分勤政的君主,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创始了被历代史家称为"明章之治"的东汉盛世吧!
可话说回来,为君者,乃四海之主,应该总揽全局,抓大放小,像亲身动手打人这事,确真实古今皇帝中稀有,岂不闻"君子动口不动手"吗?假如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长时间下去,不光于自己的身心晦气,也会使臣下整天处于惊慌失措的地步,那谁还敢放手去做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