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前,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陕西14座千年古镇全部被改了名

2020-12-10 11:17:27 作者: 56年前,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前史的文明古国,而在前史的变迁中,城市便是最好的见证者。人寿不过百年,城市的相貌与文明特征往往是数以千年的堆集所造就的。其间也包含了城市的姓名,许多城市的姓名现已沿用了数以千年,但是在近代为了习惯新的年代,全都被改了名。56年前,陕西有14座千年古镇,便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被改了称号。

咱们知道,在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曾进行了一场汉字变革。汉字的变革的首要起点,便是从汉字过于杂乱,导致认读的时间长,不益于学习等特色,进行变革。

而废弃汉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将汉字拉丁化和简化,除了给每个汉字参加拼音以外,一起把汉字中的冷僻字以及通假字等等,不易于学习和认读的汉字简直都简化掉了。除此之外许多含有冷僻字或许不易认读字体的城市名也面临着改动。

196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名叫《日本的汉字变革和文字机械化》的文章,郭沫若在其间说到,日本在汉字变革方面现已取得了适当的成果,而我国作为汉字来源国,肯定不能落后,而从城市改名开端,让更多人知道到汉字简化的重要性,势在必行。

郭沫若这篇文章宣布后,陕西省作为我国的前史文明名城,首先表态对省内的14个有着千年前史的古镇,进行更名。

1964年9月9日,陕西宣布了《为减轻大众和儿童学习运用文字时的担负,我省14个冷僻地名改为常用字》一文,并正式对以下14个城县更名。

其间鄠县改名为户县,盩厔更名为周至县,邠县更名为彬县,醴泉更名为礼泉县,栒邑更名为旬邑县,汧阳更名为千阳县,郿县更名为眉县,郃阳更名为合阳县,雒南更名为洛南县,商雒更名为商洛县、洵阳更名为旬阳县,沔县更名为勉县,鄜县更名为富县,葭县更名为佳县。

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些城市的更名,的确减轻了大众和儿童学习运用文字时的担负。与此一起也推动了汉字简化作业,让简化手的汉字为更多的人所承受。

要知道,其时新中国刚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文盲的数量要远远高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对汉字的知道仅限于自己的姓名,和日常日子中能见到的。假如简化汉字便能削减他们学习的担负,如此大大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陕西省首先表态改了14个城县的姓名,由此来郭沫若是有功的。

但凡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些姓名具有千年前史传承,容易的做出更改,会让后人忘掉前史,不利于树立归属感。别的许多人都表明,被城市改动之后,反而变得更“土”一些了。古文字的神韵瞬间消失了。其实不止陕西,全国有许多城市改名后都没那么好听了。比如说“广陵”和“扬州”,“长安”和“西安”,“姑苏”和“姑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