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一首送别词,最后两句极其旷达,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2020-12-11 16:57:51 作者: 苏轼最有名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人相见难,离别也难,因此关于团聚更见爱惜,关于离别则是十分慎重,乃至将“爱离别”放在人生八苦之列。

离别之难,不只限于亲人爱人之间,友人之间的离别也不免令人黯然神伤,由于此一去,确实不知何时方能相见。离别之际,人们极易生发出动听的情思,所以诗人赠别之作,往往有佳句警句。咱们所熟知的不少名句都出自于送别诗词,比方前不久火起来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方诗词大会曲折反侧考过很屡次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边流”等。

孤帆远影

许多经典送别古诗词中,有着多种收尾方法:抒情对友人的情深意切是一种,如王勃《别薛华》中末两句“不管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宽慰友人别途广大、至交满天下是一种,如高适《别董大》的“莫愁前路无至交,天下谁人不识君”;以景收尾,将全部情语寄予于景中是一种,多么浑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而苏轼有一句十分闻名的词句也为送别词作的收尾,也正因这两句,才令苏轼这首词成为了其最闻名的离别词作。许多人哪怕不会背全词,也必定对这两句有所耳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不愧为苏轼,离别词作也同其他奔放词作一般,没有限于抒情离愁别绪与对友人的眷恋,而写出了极端奔放之情,后两句被不少人奉为座右铭。人生不因离别苦,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世上的仓促行者。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边踏尽红尘。仍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别淡月微云。尊前不必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写于苏轼二度到杭州又行将脱离杭州之前,此刻,友人钱穆到差途中通过杭州,苏轼送别他而作此词。词的上片写二人自京城离别后又相会的景象以及对友人的赞赏。

韶光仓促,距二人京城一别转瞬已是三年。此三年间,钱穆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将远赴瀛州,数年间的奔走流离之态用“天边踏尽红尘”六字写尽。虽然奔走不定,与友人相逢一笑仍然如春天般温暖。上片最终两句写友人阅历此般境况,心仍如古井水般安静而不生波涛,似秋竹一般有节。

竹有节

词的下片以“惆怅”二字敞开,写送别时的景象与寄语。词人连夜送友人孤帆远行,心天然生出不舍。而送别时分的环境则用“淡月微云”四字淡淡勾勒,更平添一抹烦恼。但离别的惆怅苏轼仅用了这两句来描绘,就此打住,转笔就写:就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舒了。

离愁尽在杯酒间本是常事,为何莫作愁态?最终两句十字,乃是整首词的提高。人生如寄,人人都是在六合间旅居,不过是仓促过客,咱们又何须为这暂时的离别而惆怅、而闷闷不乐呢?

汉时《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新近有:“人生六合间,忽如远行客。”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也写道:“夫六合者,万物之逆旅也;岁月者,百代之过客也。”

人生如寄

苏轼在这首词中则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作结,咱们能从中读到的,不只仅是其关于离别的情绪,更是对待人生许多情境时都适用的姿势。

此刻的苏轼,曾从京城外调曲折各地,已历过“乌台诗案”的存亡之劫,又从黄州、登州回京再至杭州,这几番流离流浪,他自己又如何不是“天边踏尽红尘”?而透过这经典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十字,也能看到他对超然物外的奔放,以及藏于内中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