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只有关羽做到了威震华夏?相比关羽,这三位也差不到哪去

2020-12-11 22:32:11 作者: 三国时期只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在受封前将军,假节钺后,他以为北伐时机已到,所以他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陵,将军傅士仁坐镇公安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他带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将士一路北上,一向攻打到襄樊两城。其时关羽首要攻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御不住关羽汹涌的进攻,所以他只能一边安排樊城中的守军抵御关羽,一边赶忙派人向曹操恳求帮助。曹操得知樊城被攻击的音讯后,当即派出于禁带领七路大军合计三万余人奔赴樊城,以阻挠关羽,然后解樊城之围。

因为关羽长时间征战在荆襄区域,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他看到曹军秋季过错地驻扎在低洼区域,所以就指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八月时秋雨接连下了十数天,襄樊周围的汉水暴升,汹涌的山洪直接将于禁的七路大军吞没。此刻关羽带领他的水军搭船猛攻被洪流围困的曹军,导致曹军死伤沉重。在这样的状况下,于禁为了活命,只能向关羽屈服,而大将庞德顽强抵抗,终究被生擒,因为庞德拒不屈服,因而被关羽所杀。一时间,关羽的气势威震华夏。有人以为,三国时期只要关羽做到了威震华夏,那现实真是如此吗?

现实上,威震华夏不过是一个描述词,并没有阐明关羽其时的状况是震烁古今的,陈寿这样写,其实只是在描述关羽其时的气势比较浩大算了。究竟除了关羽之外,此前的周瑜也曾有过相似的点评。其时打完官渡之战,并一致北方的曹操就曾有过相似的点评,因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因而有了“威震天下”之称。

除了曹操外,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也有过如此荣誉,其时周瑜作为全军统帅,带领孙刘联军打败了惟我独尊的曹操之后,他获得了“华夏是震”的美称,足见其时周瑜的战绩也是遭到陈寿的必定与认同的。除了周瑜之外,夷陵之战后的朱然也曾有此荣誉。在夷陵之战后,曹丕立刻对东吴发动了南征,此战中,镇守江陵的朱然尽管被攻击,但江陵在他手中从未有失,因而朱然有了一个“名震于敌国”的美称。

笔者以为,“威震华夏”这四个字不过是一个相对美化过的描述词,并不算是最高的赞誉,因而关羽可以威震华夏,也不是什么冠绝古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