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分春秋和战国,那春秋和战国到底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界的?

2020-12-15 12:55:55 作者: 东周分春秋和

我们都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我国前史上是很特别的状况,春秋和战国不是朝代,只是一个时期的称号,朝代是周朝(东周),并且一向到东周消亡(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战国时代还没有完毕。

一个朝代的消亡,这个比较好判别,一般便是国家元首被消除(逝世或退位),国家政权彻底崩溃;但怎样判别一个时期的完毕呢?这通常是人为定的,由某个标志性工作来判别,那么,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估量还真能问倒一批人,事实上,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节点,现在依然仍是有必定争议的。究竟是怎样断定的?其实这还真的是一个学识,在这里我就简略介绍一下。

首要说说春秋时代的初步吧,一般来说,春秋时代从周平王五十年(前722年)起,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停止,也有学者以为春秋时代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原因是即便到三家分晋,除秦、楚、齐等国外,还有其他巨细王国。

春秋时期因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前史,共二百四十二年。但后史学家为了便利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东迁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停止。

那公元前477或476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工作呢?其实没发生什么事,只是是因司马迁这么定的罢了,我们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很多其它国家文献被消灭,所以他采用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他以为是周元王元年,其实周敬王四十四年)。

所以说,战国的初步年份一向有争议,现在至少有七种说法,除了公元前476年外,还有两种说法也比较盛行: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那么,春秋和战国究竟应该怎样分呢?

我们先不说这个,先说说大体的趋势,从春秋到战国的大体趋势是这样的:诸侯不断攻伐,吞并,演变为战国七雄,一个个小国消失,大国越来越强,然后初步争霸,这是“都市国家”向“疆域国家”的开展。疆域国家统一起来,就构成古代帝国秦朝以及后来的汉朝。

好,已然大的趋势确认了,那我们知道,有一个说法叫“分水岭”,也便是标志性工作,这件工作是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被以为是“三家灭智”,“三家分晋”(还有一个“田氏代姜”,即齐国国君由姜氏变为田氏)。

“三家灭智”,是指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晋国四大世族大夫(此刻晋公室现已实力陵夷),智伯瑶(知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之间迸发内战,其它三家尽灭智氏家族,分割其土地,从此晋国由韩、赵、魏三家称雄。

“三家分晋”,是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皇帝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与晋侯并排,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把这看做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韩、赵二家分割晋靖公剩余的食邑,晋国彻底消亡。)

那么这件工作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首要在地缘政治上,这个好解说:三家分晋奠定了七雄争霸的根底,所以以它为“战国时代”的初步很适宜。

一起,在意识形态范畴,这个冲击也很大,“三家分晋”,周皇帝居然封这三家乱臣贼子为诸侯,“三家分晋”(以及田氏代齐)标志着:周朝的礼乐原则现已彻底崩坏,所谓“礼崩乐坏”,这也意味着周皇帝的威严彻底完蛋了。

春秋时期,周王室尽管硬实力只是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但至少在道义上一直占有最高点,可是现在周王室揭露供认三家分晋和田氏代姜,这意味着什么?周皇帝自己都不把那些道义原则当回事了,所以诸侯各国彻底不再恪守原则,恃强凌弱,彼此吞并,烽火纷争。僭越礼数?在战国那彻底不是个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