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的历史 东方美中国

2020-12-16 11:14:25 作者: 裙子的历史

裙子这种服装,在我国可谓源源不绝。在远古时代,先祖为御冰冷,用树叶或许兽皮连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雏形。

据东汉末年刘熙编撰的《释名·释衣服》上说:

“裙”,“群”也,即把许多小片树叶和兽皮连接起来。相传在四千多年前,黄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准则,规则不同的位置的人着不同色彩的衣裳。那时的“裳”,便是裙子。五代《实录》说:“古所贵衣裳连,下有裙随衣色而有缘(沿边而装修曰“缘”。);尧舜已降,有六破(破者,析也,即皱褶。)及直缝,皆去缘;商周以其太质,加花绣,上缀五色。盖自垂衣裳则有之,后世加文饰耳。”《实录》又说:“隋炀帝作长裙,十二破,名仙裙。”说明晰裙子的演化。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遍及着深衣,上衣与下裳相连。深衣相似连衣裙,但略有不同之处。汉代时裙子便流传开来,不过上衣甚短,裙子甚长,如现代朝鲜人的裙装。现存的汉代陶俑、舞伎俑所着服饰就有如此明确地反映。那时裙子都有皱褶,即所谓“褶裥裙”。据文献汉人刘歆所著《西京杂记》,和汉人伶玄编撰的《飞燕别传》都记载了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故事,赵飞燕身穿云英紫裙,裙裾飘飘;鼓乐声中,在太液池畔翩然起舞,恰时劲风突起,身若轻盈的燕子被风吹起。成帝忙命随从将她拉住,没想到慌张之中却拽住了裙子。皇后得救了,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但是,起了皱的裙子却比从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了。从此,宫女们竞相仿效,这便是其时的“留仙裙”。

从汉代开端,裙子的款式逐步挨近现在的款式。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完好的裙子什物,它是用4幅素绢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宽,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绢为之,裙腰的两头别离延伸一截,以便系结。整条裙子不必任何纹饰,称"无缘裙"。汉代,一般男人中也有穿戴短襦裙的。穿襦裙的人在劳作时将裙撩起来塞在腰间,以便于劳作。《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载,“(管)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

魏晋今后,裙子的款式不断增多,除了一般的长裙之外,还有绛色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名字。两晋十六国时期,盛行起"间色裙"。据《宋书·羊欣传》载,王献之当吴太守时,曾趁羊欣睡觉时,在羊欣所著新白绢裙子上题书数幅而去。羊欣本善书,得此真迹,书法大有出息。裙子是六朝时富有子弟的常见装束,有“裙屐少年”之称。《北史·邢峦传》载:“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务”即可为证。

明代盛行褶裥长裙,并规则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桃红、绿色等浅淡色彩。但花式繁复,种类各异,有的裙子和现代人穿戴的裙子已无多大差异。清代旗袍虽一时成为时尚。但汉族妇女仍将裙子作为礼衣,体现着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