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三藩兵力远超清朝,吴三桂还饮马长江,为何失败了?

2020-12-16 22:28:42 作者: 三藩之乱:三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第十一次恳求告老还家,想把王位传给儿子尚之信。康熙赞同尚可喜回老家,可是不赞同尚之信承继王位,想要借此机会削藩,所以引发了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迸发之后,清朝登时失掉了半壁河山,形势一片溃烂,吴三桂饮马长江,惟我独尊。其时福建有靖南王耿精忠、台湾有郑经、广西有尚之信、陕甘还有王辅臣。清朝朝野一片哗然,不少大臣都建议割地求和。可是,仅仅三年,反清联盟的大好形势就变成了吴三桂和清朝单挑了。就这样,吴三桂的实力还坚持了五年才被平定。

其实,从三藩之乱开端,失利就现已注定,其实就连吴三桂自己也不相信能够推翻清朝,他所寻求的不过是划江而治。

总的来说三藩之乱的失利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个坑是郑经,他是郑成功后人,其时占有台湾。尽管是反清的力气,可是在三藩之乱中他一直在扯后腿。郑经其他当地不打,专打福建。福建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盘啊,搞得耿精忠压根就没有出动戎行打清朝,就在家里和郑经死磕了,成果康熙占了大便宜。

1676年头,清朝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贝子傅喇塔、浙江总督李之芳四部戎马合围福建的耿精忠,此刻郑经还没有意识到工作的严峻性,清军在北边打耿精忠,他在南边打,搞得他好像是清军的盟友一般。耿精忠四面楚歌,最终屈服了清朝。而郑经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占有耿精忠的地盘全都被清军拿了回去,三藩之乱往后,台湾也被平定了。

所以说,东南边向的反清戎行,简直便是死于内讧了,只坚持了近一年的时刻。假使耿精忠和郑经能够协作,凭仗郑经麾下的水军从海上攫取江南之地,清朝失掉赋税之地,将会堕入巨大的被迫,那仗就好打了。

第二个坑便是尚之信,这位从始至终就抱着坐观成败的心思,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尽管康熙不让尚之信承继平南王的爵位才是三藩之乱的导火线,可是吴三桂起兵造反之后,尚之信并没有随之起兵与之照应。导致吴三桂不能专心北伐,还要防范东南。

耿精忠战胜之后,尚之信随即宣告起兵反清,可是他仅仅在喊喊标语罢了,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援助吴三桂。最坑的便是,尚之信最终没打一仗,直接屈服了清军,吴三桂一口老血喷出啊。

三藩之乱中,耿精忠和尚之信都没有对清朝发生多大的要挟,两年就被平定了,剩余的时刻其实便是吴三桂在和清朝单挑。所以三番之乱看似大张旗鼓,其实吴三桂手中的筹码仍是只要他自己手中的戎马。

1、经济撑不住

吴三桂的地盘尽管很大,但却是西南边的地图。除了大本营云南之外,还有广西、贵州、四川、湖南以及陕、甘一带,其时这些当地都十分瘠薄。由于最挨近江南的耿精忠敏捷战胜,反清实力没能把富庶的江浙区域拿下来。国内的赋税来历和粮食产地都还在清朝手里捏着。而三番素有“全国财赋半耗于三藩”之说,可想而知,凭仗着西南之地的赋税财富是养不起吴三桂的大军的,所以吴三桂打不起持久战。时刻一久,他就要被自己的军费给拖垮。

2、年岁撑不住

吴三桂起兵的时分现已66岁,年近古稀,古人活到这个年岁现已是挨近与世长辞了。而康熙才24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分。康熙能够打耗费战,渐渐和吴三桂耗着,可是吴三桂却拖不起,他本来身体就欠好,孙子吴世璠年岁尚小,又没有声威。所以吴三桂耗不起,必须在死前完毕战役。所以吴三桂起兵初期打的很猛,打得清军“五千里无只骑阻拦”。

1678年,吴三桂称帝,差遣大将马宝领兵5万攻击永兴,先是打败了清军前锋都统宜里布和护军统领哈克三,随后又大北清军援军。

尔后吴三桂亲身率十万大军向南突进,重挫清军,占有两广之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