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鼓吹的“四大诚信之王”,都是些什么鬼?

2021-01-02 09:39:54 作者: 司马光鼓吹的

司马光宣传的四个所谓“建立许诺”的正能量典型,“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说过了,“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了——魏文侯正在喝酒作乐,忽然全国雨了,他老人家赶忙指令预备马车赶往市郊山野,便是为了跟山野村长告知一声:本来咱们说好了要打猎的,现在下雨了,只能取消了。这不吃饱了撑的嘛。

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鲁国拜曹沫为大将,跟齐国交兵,连续打了三次败仗。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的土地,向齐国和解。虽然曹沫连打败仗,鲁庄公却也没撤他的职。后来,齐国和鲁国在柯地会盟,齐桓公与鲁庄公现已在坛上盟誓了,曹沫忽然手持匕首冲上去绑架了齐桓公。齐桓公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壮,鲁国微小,但你们大国侵夺鲁国,也过分分了。现在鲁国的城池是齐国的了,你说该怎样办吧。”齐桓公为了抽身,无法之下便容许偿还侵夺鲁国的土地。曹沫听后扔下匕首,走下盟约的高台,走回到面北群臣的方位,面不改色心不跳,持续谈笑自若。齐桓公脱离危险后,就不计划实行对曹沫的许诺了。齐相管仲劝说道:“不能贪心小利而逞一时之快啊,不然,在诸侯面前不讲信义,就会失掉全国的支撑。不如仍是依约把土地还给他们吧。”后来,齐桓公仍是将侵夺鲁国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因曹沫三次战胜而失掉的土地,悉数又回到了鲁国。

曹沫这个人,也便是个愣头青,一介莽夫耳。当将军连打败仗,快把国家的土地丢光了,要多失利有多失利。国君会盟,他冲上去绑架别国君主,勇则勇矣,却不契合“国际法”。虽然当年没有成文的“国际法”,但根本的规矩仍是要有的,不然都不讲道理赤膊上阵扭打在一起,那就不是“国际交往”,而是地痞流氓打斗抢地盘了。齐桓公也奇葩,作为其时的大国国君,被人在正式场合如此侮辱,连人身安全都受到了极大要挟,居然没有武力报复,乃至连严峻反对、严峻斥责都没有,反倒真的实行了被逼无法做出的许诺。

按理说,在被逼的情况下做出的许诺,应当归于“无效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彻底不用实行。齐桓公是前史上有名的一代霸主,怎样会懦弱到这种境地?问题仍是出在管仲身上,他劝齐桓公实行许诺,当然不是出于诚信、讲许诺,这种事儿本就没什么许诺可讲;他仅仅企图经过齐国实行本不应实行的许诺,来做给其他诸侯看,建立齐国讲信义的巨大形象,从而赢得全国的支撑。本来,又是一场“诚信秀”,背面另有所图,有着更深重、更久远的估计。

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的是晋令郎重尔的事儿。话说重尔做国君前,在外流亡了许多年,其时许多诸侯国不接收他,如避瘟神。要不是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肉相救,说不定他现已饿死了。但到了楚国后,楚国却很热心地款待了他,令他如沐春风。楚国国君问重尔:“我对你这么好,假设你今后做了晋国国君,将怎么酬谢我呢?”重尔说:“我看你什么好东西都有,我不会有更好的东西送给你了,你也不稀罕这些。假设借你吉言,今后我公然做了晋国的国君,咱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酬谢吧!”后来几经周折,重尔居然真的做了晋国国君(晋文公)。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坚持,晋文公便实现了自己当年的许诺,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款待之恩。这便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来历。

重尔这小子,也算是吃过些苦头、尝过些世态炎凉的了。其他国家都不待见他,独独楚国给他饭吃。但是,楚国之所以招待他,不是出于对他的尊重,也不是出于打发乞丐的同情心,而是有着十分清晰的意图性。而且,楚国国君对此并不粉饰,而是当面索要许诺和酬谢,也是适当正直和光秃秃了。重尔给出的许诺,是“退避三舍”,后来他真的做到了,也算得上信守许诺。可问题在于,他人有恩于你,即使不能两边结成联盟、成为友爱联邦,能否不要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呢?相对于反目成仇、互相厮杀,退上百八里地,不过是假惺惺做做姿态算了,太虚伪了。

看看,司马光宣传的“四大诚信之王”,都是些什么鬼?个个都是伪君子和大忽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