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葬得最寒酸的皇帝——丧葬费238两,连墓地都没有

2021-01-03 10:29:39 作者: 史上葬得最寒

所以,当李自成决定将崇祯下葬的时分,发现这位皇帝竟然没有自己的陵园。

这儿边还有一个问题,李自成与崇祯是死敌,怎么会想到给这位皇帝下葬呢?估量也是真实看不下去了。

李自成进京后,崇祯和周皇后的尸身被装进很粗陋的两口棺材,暂时放在东华门的门后边。明朝故臣皆从此经过,却无人有戚容——这些所谓的读书人都在忙着为新朝劝进,底子顾不得故主。却是有几百个屈服的运粮者和武臣经过期为之痛哭。

据说是李自成后来为崇祯建立灵棚,明朝故臣真正来哭祭的也不过三十人罢了,所谓品德沦丧,于此可见。李自成与太子朱慈烺碰头时,朱慈烺恳求他安葬父亲,李自成答应了,还给崇祯和皇后各换了一口较好的棺材。

但崇祯本没有葬地,怎么安葬呢?不知是谁想到,崇祯的礼妃田氏两年前逝世,葬于十三陵,爽性,把皇帝葬在那里吧。

▲思陵外观

田妃,是原扬州千总田弘遇的女儿,少时便入信王府,为朱由检侧妃,以文武双全,深受宠爱,《旧京遗事》记其“善大书,能鼓琴,圣心宠爱”。朱由检承继帝位后,封其为礼妃,于崇祯十五年逝世,她入殓于崇祯十七年一月,墓址便是今日的思陵。思陵前那一套小五供,便是她的墓上旧物。

所以,崇祯和周皇后终究被葬进这儿,可算是强占了田妃的阴宅。

陵址虽有,但崇祯葬得可说破旧,由于他的整个葬仪,只是花了不到二百四十两银。

这在封建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史书记载,宋朝庆历豫王赵昕逝世,知谏院孙沔核算其丧礼,费用适当几十万两银子,而皇帝的丧礼,必定还要更多,崇祯的葬礼怎么会只用两百多两银子呢?

切当地说,这两百多两银子仍是借来的——由于新朝正在分钱分蛋糕,不管大顺的重臣大将仍是明朝的降官们都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崇祯的葬礼,终究竟落到了昌平州吏目——适当于县政府秘书长赵一桂身上。

更糟糕的是其时战乱正酣,府库如洗,底子没有这笔预算。终究,赵一桂是向周围的铺户商人募捐,才得到一笔钱,有人核算过,悉数金额折合233两银子。

▲思陵碑文

咱们不得不说,这个赵一桂是个仗义而有才能的官员,竟然依托这点儿钱完结葬皇帝的重担。

这笔钱在过后每一两银子的去向都有账目,从中可见丧礼筹办的困难。在明朝贪官盛行的年代,这样清新的账目,是真实可贵的。令人不由慨叹,假如崇祯活着的时分手下官员都如此就事,大明朝何至于混到皇上上吊的境地呢?

这些钱是怎样花掉的呢?

请了一个名叫杨文的工头,担任翻开田妃的墓道以便帝后棺木进入,并过后关闭,便花掉了两百两。不要嫌多,这肯定是良知价钱。

明代葬制,帝后妃嫔下葬后要用大石填塞墓道避免盗墓者使用其进入陵园。田妃的墓道长十三丈五尺,宽一丈,深三丈五尺,从头翻开工作量很大,杨文等不分昼夜,用了四天才翻开墓道,这笔银子花得很值。

但是,只剩三十多两银子了。赵一桂竟还能把葬礼办得风景,有灵棚,有祭品,连礼部官员的招待费也没有忘掉。其帐目如下——

“搭盖薄棚三间、小棚两间,用银四两五钱;纸铺买纸用银一两八钱;猪户买猪用银四两五钱;羊户买汤羊二只,用银一两六钱;攒盒铺买素供二桌,用银一两;饭铺买面及大米饭,用银一两;犒赏挑夫,用银二两四钱;打造敞开玄宫石门用的拐钉钥匙及石匠开门,用银五钱;服侍送柩员役酒饭等,用银五两五钱;细连绳用银四钱;木匠工价用银四钱;清扫灵棚人夫用银二钱五分;顺天府来人饭钱用银一两一钱。”

下葬后,在场人等看到皇帝过分惨痛,又团表现场捐资五两银子,给皇帝的陵园包了一圈砖,这便是葬礼的悉数开支。由此可见,这位皇帝几乎是什么陪葬品都没有,他的坟墓,有什么可偷的呢?

有人会说,田妃毕竟是皇妃,她的墓里总有些好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