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投票产业链”提供了生存空间

2020-09-24 10:42:54 作者: 谁给“投票产

“帮忙投个票,谢谢啦!”移动网络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被亲戚朋友群发微信要求帮忙投票的经历,投票内容可能是孩子的参赛作品、爱豆的歌曲排名、单位的评先评优……不过,这些票数可能并不都是由亲朋好友投出来的。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机器刷量容易被查封的情况下,大量接单派单群或账号出租平台开始涌现——平台租用真人账号参与投票,账号拥有者通过“挂机”出租账号获取租金,而“买量”的老板则获得了投票的领先,一条“投票产业链”由此诞生。

“投票产业链”的危害显而易见:首先,破坏网络生态秩序;其次,助推不正当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再次,出租账号暗藏信息泄露甚至被用于实施其他违法犯罪的风险。有鉴于此,国家网信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令禁止“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

值得反思的是,这条违法违规的“黑链”,何以在平台监管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仍能一路壮大,发展到“在托管平台上低价出租账号的用户已达百万量级”的规模?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投票产业链”的诞生,不过是给这一规律增添了旁证。近年来,网络、微信上各种投票层出不穷,民主幻象背后,比拼的实际已经不是实力,而是人脉。在票数决定一切的情况下,人脉资源不足难免陷入“投票焦虑”,继而寻求其他手段“拉人头”。于是,机器刷票应运而生。随着监管升级,容易暴露的机器刷票逐渐被淘汰。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具隐蔽性的人肉刷票迅速取而代之,“投票产业链”日益成型。

有害需求得到黑产市场响应——这是我们梳理“投票产业链”的生长逻辑后,很容易得出的结论。问题是,如何遏制有害需求、铲除黑产市场?引导、打击当然是一种思路。但同时我们更要追问:是不是所有“评优”,都适合通过网络、微信投票解决?“优秀”与“人脉资源丰富”什么时候被画上了等号?凭一张照片、几句介绍,能让真正的“优秀”者胜出吗?面对孩子“他的作品这么差,凭什么入选”的哭诉,我们何言以对?那些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老实人,仅仅因为不善于网络拉票,就无法评优评先,我们难道就不怕他们寒心吗?

不是要把网络、微信投票一杆子打死,但必须要说的是:在加强监管、严打“投票产业链”的同时,对于体现不了公平的各色投票,也一定要加以控制,切莫让人脉取代实力,让民主幻象消解公正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