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中国文化是奔流不息的大江,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2020-09-25 21:57:47 作者: 余秋雨:中国

摘要:“讲述文化的最终意义,恰恰就是面对年轻一代。”

“我相信很多人读过我的书,这样的话我们就是老朋友了。”9月25日下午,上海书城7楼,余秋雨面前没有人山人海的读者。面对摄像机镜头,他开始了一堂给学生们的云上“第一课”。

“我很重视这堂课,期待了很多天。不过,这堂课先不讲书,来讲一个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文化体量如此之大,大家的学业如此之忙,怎么用有限的时间把握如此庞大的文化体量?学生们担忧的,老师和家长们更担忧。所以,我今天讲课的起点就是如何面对庞大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何从中取舍,并找到适合青少年的讲述方式?余秋雨选择了历史、人物、作品三个维度。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他主讲的《中国文化必修课》的音频节目收听人次超过六千万。在这档节目中,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中国文化是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三册《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正是由这档节目而来。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不断往前走的,需要靠年轻的生命来创造。在序言中,他说:“讲述文化的最终意义,恰恰就是面对年轻一代。”

“打个比方,全家人去一座名山游玩,走到入口处,爸爸看到喜欢的花和树就弯下腰来拍照,妈妈在选购一些当地的美食,爷爷比较了解古典文化,看到门口有个古碑就读了起来。而家里最小的那个中学生呢?他抬头看起旅游线路图,而且找来一位有经验的导游问,哪条线路可以让我们在今天走完这座名山的主要景点。”余秋雨肯定了看地图的做法,“一是避免了迷失,二是避免了遗失。“这个年轻人就是今天听课的中学生,就是你们,而我想成为那位你们寻找的导游。在漫游文化大山的时候,找到可以掌握最重要的景点的一条比较轻便的路。”

“懂得一条路径、记住一些名字、熟读一些作品,相当于进山的时候找到了有效的路线图。”余秋雨举例,记住一些名字——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王阳明、曹雪芹,这是他精选出的历代应该记住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唐诗也只需背出50首。

余秋雨说,如果他当中学语文老师,会让孩子们尽可能多把时间放在写作上,在写的过程中,读的东西也会活起来。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孩子背了那么多古诗,语文成绩却没有提高?余秋雨认为,答案就在于缺少写作的练习。对孩子来说,写作可以全盘皆活,通过写,知识才能真正内化。

余秋雨还建议,家长在引导孩子写作和演讲时,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一再使用别人已经用滥的成语和形容词;还要在质朴叙事过程中,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而不是只顾自己抒发情绪和议论。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未必是文学家,但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很好的文学素质。

“中国文化的大江大河延续下去,出现新的名字、新的作品、新的脉络。你们,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希望。”余秋雨对云端收看的青年学子说。

这场活动是上海新华传媒首次采取“书城云直播”形式,以上海书城为中心直播间,同步直播至长三角地区多所中小学校。上海地区新华书店、上海书城的23家主力店也在店内统一设立分会场,供学生、读者现场收看直播,以线上线下全媒体融合形式给青少年“开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