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创新求变更加积极

2020-09-27 11:22:02 作者: 外贸企业创新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近日,运输车辆在江苏连云港集装箱码头转运集装箱准备装船出口国外。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持续收窄,接近“转正”。

王 春摄

(新华社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如减税降费、提速出口退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在政策支持下,外贸企业积极修炼“内功”,通过开拓国内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等方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前期面对人员难到位、资金压力大的苦恼,后期遇到客户取消订单、出口转内销的挑战——在疫情这场大考中,外贸企业无疑是“答题量”最大的市场主体。当前,外贸企业经营状况怎么样了?在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经济日报记者近期进行了调查采访。

生产经营逐步向好

重庆博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出口高标准宠物零食的外贸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王陈告诉记者,最难熬的就是1月中旬到3月初这段时间。当时物流和出货都停了,但是人员工资等公司的基本运营费用都需要开销。2月底复工后几乎所有原料都涨价了,而且供货方要求必须现款现货或是先款后货。

“那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王陈说,好在3月份他们享受到了100万元当地政府和银行推出的“增信贷”,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企业经营开始步入正轨。最近一段时间,王陈特别忙。“从3月份开始,每个月的订单量都在增加。去年我们的月均订单金额在25万美元左右,今年3月份至6月份的月均订单金额达到了45万美元。”王陈说。

广州雅琦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彬则表示,最难熬的是2月份,在经历了3月份到6月份的低迷期后,7月底开始逐渐复苏,8月份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0%。现在主要的困难是国外客户没有办法过来现场选版。目前公司也尝试利用一些海外电商平台来扩大销路,同时给一些内销的国内品牌做代工来弥补外贸订单减少的损失。

一些技术门槛高的工具类产品生产企业,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油动力及终端产品,比如小型发电机等,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目前企业的销售额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短期内疫情只影响到了我们对欧洲、东南亚等地的部分产品出口,从中长期来看,外贸面临的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我们已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国内市场。”该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冷文强表示,疫情之前,公司的内销比例只有3%左右,今年上半年则达到了12%,计划在未来3年内至少提高到30%。

切实收获政策红利

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比如减税降费、提速出口退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贸企业对这些政策利好获得感很强。

自今年3月份起,国务院提高了146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108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提高3个点的退税率,等于帮企业把利润提了上去。”福建鹏翔实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缪建宙说,4月份至今他们申报出口销售额2800多万元,退税率的提高让他们多享受了80多万元的退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今年销售额下降的损失。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出口退税8953亿元,全国办理退税平均时间由2019年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8个工作日以内,提速20%。持续释放的税惠叠加效应和及时到位的出口退税款项,为广大外贸企业解了资金之“渴”。

受疫情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开始选择“转场”内销,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内销市场的打法和外销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王陈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外贸企业的价值链是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出口港,而后端的市场策略、渠道以及终端消费者基本不会涉及,这也是外贸企业做内销最难的地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