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常州捕捞村:湖上月儿明 岸上月儿圆

2020-10-03 19:18:33 作者: 走向我们的小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的捕捞村,原来是滆湖边上的一个小渔村,村上90%的村民都是渔民。以往,中秋节前后,正是大家出湖打鱼、喜迎丰收的时节。2018年9月,滆湖全面禁捕。村上的渔民也从此告别了“白天一张网,晚上七尺板”的生活。今年是渔民全部上岸的第二年,他们在新环境里的新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武进区嘉泽镇捕捞村)“湖上的中秋节,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到处亮堂堂的。”高腾飞说,“岸上的中秋,家里人齐又热闹,人圆月圆。”村民高腾飞是个“渔二代”。2018年,当时已经兼做了几年水产销售的他,跟离水上岸的父亲一起,经营起一家水产小店,专门经营用滆湖水养殖得螃蟹、白鱼、鲫鱼和花鲢。“滆湖水美,湖水循环技术全仿生饲养出的水产比一般池塘水鲜美,有点小名气。9月底,我们的订单就开始爆了。”高腾飞说,今年十一长假的特别忙碌,不仅水产订单多,他家的三层楼新店也开张了,一楼卖水产,二层三层搞餐饮。脚踏“实”地,高腾飞的小生意兴旺红火。

(在自家新店的高腾飞)这些年,高腾飞聘请了几位同样离水上岸的村民来店里帮工,大家对水产都很熟,一起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在这里一年收入接近六万,比以前当渔民的时候,是少了点,但是不用再看天吃饭,也不辛苦。”冯国荣在高腾飞的店里帮工,2019年和2020年中秋节前,他都有几天休息,好好走了几趟亲戚。“以前没有休息,上岸的日子舒坦一些,收入方面,我相信今后还会好的。”冯国荣说。

(在高腾飞店里帮工的冯国荣)滆湖渔民曾经以水为生,上岸的这两年里,村民们在努力寻找新生计的同时,生活品质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如今岸边的小船,都是用来清理河道用的了)下午4点40分,刘玉明准时站在嘉泽中心小学门外,等待放学的小儿子。刘玉明当渔民的时候,大儿子上学需要寄宿在别人家里。那时候,他每周周一一大早送孩子到寄宿的家庭,周末再接回来。“孩子念小学,总是想我们,我们顾不上他,功课也管不了。”刘玉明说,孩子在寄宿家庭住了几年,慢慢习惯叫这家的大人“爸爸”“妈妈”,自己听到总觉得五味杂陈,喜的是孩子跟寄宿家庭亲厚,忧的是自己照顾不了孩子,虽然是生计所迫,但多少总是他照顾当父亲的失职。刘玉明家大儿子上小学时寄宿的人家,就在嘉泽中心小学对面。当时,这家人家里寄宿的孩子们都是滆湖渔民子女,人数最多的时候,能有五六个。如今刘玉明接送小儿子的时候,偶尔碰到这户人家的大人,听到孩子喊人家“叔叔”“阿姨”,刘玉明心里觉得好过多了:“上岸之后,终于能看着小儿子一天天长大。不说给他太多物质生活,但是在生活起居方面,那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了。”

(刘玉明接小儿子放学)

(刘玉明的大儿子今年刚刚参军入伍)2018年时,42岁的刘玉明已经跟随父母在湖上捕鱼25年。当时,他家有90亩的网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捕捞大户。以前过中秋,都是亲戚朋友聚在船上,赏月饮酒。“船上靠发电机组发电,空调、冰箱都有。条件应该说还不错了,但跟岸上没法比。”刘玉明说。上岸之后,他搬进了统一分配的保障性住房,不断适应新的生活。今年疫情期间,他主动报名当楼道长,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和网格志愿工作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