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周伟中设计的“仙人摘眼镜”连环。 图②:周伟中家里收藏的部分连环。 图③:周伟中在家里演示解连环。
方钢制作的连环分挂走廊,超大号的九连环高悬客厅,形似蜗牛的连环独立桌面……一走进周伟中在北京昌平南口镇的家,满眼皆连环,环环各不同。
周伟中在家中单辟一间“九九连环斋”。这10余平方米的天地内,或挂或藏,还存放着1100多种连环,浓缩了周伟中与连环的七十余载,讲述着“环环相扣”的人生故事。
从业余爱好到专业收藏
周伟中生在南京,5岁时随家人迁到北京。受到父兄们的影响,他自幼喜爱智力玩具,尤其喜爱解连环,“小学一年级,我就会解九连环,算来与连环结缘也有70多年了。”
尽管今年已经79岁,但只要与连环相关的事,周伟中的记忆都十分清晰。1959年,周伟中正读高三,一个偶然机会阅读到姜长英的《科学消遣》。这本书专门介绍智力游戏和智力玩具。周伟中如获至宝,仔细阅读后写下了30页笔记,保存至今。
“以前,连环玩具不容易买到。”周伟中参加工作后,研究和收藏连环成了业余花费时间最多的事。
改革开放后,周伟中的连环收藏也迎来了春天。庙会、商店、小市场以及各种展览,卖连环的越来越多。周伟中东奔西跑,乐此不疲。那时,周伟中的收入并不高。开始的时候,周伟中对于很多连环的购买与否还要掂量一下,再后来只要是新式样、质量好,就收入囊中。
购买、交换、馈赠、自制,日积月累,周伟中的连环越来越多。1999年,他在家中开辟了“九九连环斋”,让“宝贝”们终于有了固定的“家”。业余爱好也变成了专业收藏。
从开厂练摊到推广交流
1988年,在周伟中的提议下,当时的南口农场办起了北京昌平童友玩具厂。周伟中带着几名老职工,生产连环玩具。“一方面为了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为了推广连环。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智慧,不能丢啊。”
当时的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幼儿园。周伟中回忆说,在幼儿园推销,首先要见到园长,说服园长后,要教会老师,有时还要直接教孩子。“比如五连环,大班孩子大多都能学会,虽然费时但很是开心。”
玩具厂一干就是8年。1996年,厂子关闭,周伟中下岗了。痴心不改的他,继续骑着一辆老旧自行车,带着自己做的连环到处推广。“北京地区的几百所幼儿园,很多都购买了我所设计和制作的连环。”
为了扩大影响,周伟中还在北京当时的大钟寺佳佳市场练起了摊。摊位上方,写着“致力于收集研究和传播连环文化”。早出晚归虽然辛苦,却能近距离与连环爱好者互动,更好地推广连环,周伟中说。
多年的收藏与推广,让周伟中在连环爱好者圈中,小有名气。在时任中国少儿出版社主编余俊雄的引荐下,2000年,美国一家机构诚邀其赴美,参加第二十届世界智力游戏年会。周伟中带着他的连环,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连环的魅力这么大,竟然有那么多外国人喜欢。”周伟中说,国内对连环的称呼有好多种,“巧环”“连环”“连环套”等,但在国外,他们统一称其为“中国环”。“因为与数学相关,研究的人从大学教授到从事其他职业的都有。”
从研究著书到教学传承
周伟中说,我国古代没有留下有关连环的专著,只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俞崇恩先生编撰的《巧环》一书,可称为我国第一部连环游戏专著,重印后新的版本是《千变万化的九连环》。”
“许多青少年对连环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宣传推广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缺少专门的图书。”随着连环研究的深入,只是高中毕业的周伟中决定写书。在2000年和2003年,先后出版了《九连环图谱》和《巧解九连环》两本。
借用生物学分类法,他还自创了连环分类系统。周伟中把所有智力玩具归入“智力玩具门”,连环玩具归入“连环纲”,以下以连环的结构特征为依据划分为5个“目”,分别是“摘环目”“摘套目”“解绳目”“交错目”“混合目”,往下再划分为“科”“属”“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