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餐车?
这里的餐车可不是说火车上的餐车,而是一种专门提供餐饮的卡车,英语叫Food Truck;由于国情习惯,餐车在中国大陆很少见,但如果说起84年洪金宝导演的《快餐车》,14年乔恩·法夫罗编导演的《落魄大厨》,你可能就有印象了。
我在大城市很少见到,但几年前,却在几处城镇地方美食街见到,例如阳西。
图改自《落魄大厨》海报
餐车这种经营方式,最早可追溯至200年前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当时德州是重要的牛畜牧场,但贸易却主要在东北进行,因此每次交易,牛仔都要耗费几个月时间在路上赶牛,辛苦可想而知;1866年,德州有位农场主叫Charles Goodnight,他把旧陆军四轮马车改装成带有搁板、抽屉的货车,里面装满各种干肉、咖啡、土豆等食物,以及水桶、木头等耗材,方便随时生火烹饪,这种车叫Chuckwagon,便是现代餐车的雏形。
Chuckwagon,图自维基
可能受到Chuckwagon的启发,1872年Walter Scott构思出另一种餐车——Lunch wagon,这种餐车开始出售三明治、汉堡包等轻便食物,往后的餐车便沿这个方向发展。1880年,Thomas H. Buckley将水槽、冰箱等引进到餐车上,慢慢形成Mobile catering,中文或可译为移动餐厅,这种移动餐厅奠定后世餐车模型。
餐车的轻便食物,图自网络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建筑行业的萧条产生大量停摆卡车,消费降低也促使大量高级餐厅解雇厨师,有很多厨师便利用停摆卡车,开始经营餐车行业;由于他们本身就能烹会煮,停摆卡车也无需大投入,很快,这个行业便壮大起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餐车开始讲究个性、丰富装饰,不再是追求填饱肚子而已;另外,随着网络社交的蓬勃发展,人们猎奇、跟风的心态逐步增强,有个性的餐车自然受到人们追捧。
下面这只灰色铁皮猪便是西雅图最富盛名的餐车——「Maximus Minimus」,它从2010年开业以来便受到无数杂志、电视访问,主营的手撕猪肉三文治据说人人称道。
飞猪餐车「Maximus Minimus」,图自网络
中国很快也出现这种经营方式,特别是前沿阵地的台湾、香港,更是一早就有引入,但在中国大陆,陆续引入的餐车就没有成功迹象。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中国人习惯吃中餐,而中餐的制作讲究功夫,注重火候,料理起来就好像一部功夫片,显然在餐车这种有限空间是很难施展的;更为关键的是,中餐制作大量用水,正是餐车的致命弱点——巧厨难为无水之炊!试想一下,杀鸡宰鹅,能在餐车里进行吗?
餐车的内部环境,图自网络
但正如Lunch wagon所主营的,餐车只要经营轻便食物,那不管在哪里,都会有市场;而且,经过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多年经营,中国人对汉堡、三文治也已司空见惯,只要价格可以接受,毫无理由会排斥;另外,如果能给餐车设计出特别造型,像飞猪餐车那样成为网红,相信大把多人会去打卡。
所以,市场是有的,只是早期实行者没有找对方向,或“生不逢时”。
图自网络
图自网络
但也有可能——最难的是政策!中国至今尚无相关规管,更不用说政策鼓励。
其实,随着疫情影响,人们也许会改变过往的饮食习惯,而餐车正好是一个绝佳切入点,它既能避免拥挤,又能减少出远门次数,甚至提供灵活的就业方式;倘若遇上节假日、自然灾害,还能及时、便捷的供应食物。当然,它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例如可能会对实体店造成冲击,美国加州便规定在实体餐厅200英尺(约70米)以内不许出现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