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与地震波赛跑 成都“高新造”产品服务全球

2020-10-10 02:00:29 作者: 四川新闻|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高新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2.5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最为亮眼。从今天起,《四川新闻》推出三集系列报道《自主创新 成都高新区在行动》,第一集让我们走进高新区的一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看看他们的产品如何跑赢全球?

今年8月,印尼发生七级强震,当地8个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社区都在第一时间得到警报,其中一个倒计时长达80秒,为当地民众及时避险提供了有力帮助,而他们安装的这套预警系统就来自成都高新减灾所。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 王暾:实际上印尼的地震预警系统,是去年成都高新减灾所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见证下与印尼国家气象地震局联合建设的,经过一年的建设,已经从今年四月份开始试运行,已经预警了四次破坏性地震,包括这次七级地震。

目前,全球仅有六个国家掌握了地震预警技术,其中三个国家的技术都来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奥地利科学院攻读博士后的王暾回到成都,决心要研发中国首个地震预警系统,这一干就是12年。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技术总监 潘臻:在汶川地震后我们收集了非常多的数据,包括地震的数据和各种干扰的数据比如说打雷打桩,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地震的特点,进行一个区分,最终可以准确的区分出地震波形和其他的干扰波形。

如今,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技术已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覆盖我国220万平方公里、震区6.6亿人口的全球最大地震预警网——大陆地震预警网。依托这张网,眼下成都高新减灾所又有了新的打算。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技术总监 潘臻:这是我们新研发的裂缝位移传感器,它通过将我们的拉绳分布在裂缝的两端,通过测量这个拉绳的长度来确认这个裂缝的长度,裂缝的发展会让我们通过测量得到他的发展的速度,它的精度是在0.2毫米。

在王暾团队看来,要推动的那张预警网已经不仅仅限于地震,要做的是对“天-空-地-地下”一体化的灾害预警,百度、小米、中科院以及高新区内众多企业都成了他们的合作伙伴,应急产业的小生态圈已经雏形初现,未来他们将致力于提供立体化的灾害监测信息,服务自然灾害安全。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 王暾:这就是我们在过去12年在地震预警领域所发展提升的,及时可靠的产生预警信息的技术在滑坡领域,或者在多灾种预警领域所具有的机会。

从当初的几间小办公室到如今上百号技术工程研发人员的科研所,王暾十分庆幸当初选择了成都高新区,除了人才资金这些政策支持外,最让王暾感动的是高新区政府干事创业的那份前瞻和担当,尤其是愿意把区政府政务微博的权限开放给他那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让他接入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 王暾:当时的一位处长说,王总要是技术不好,我的处长也干不下去了,但是他说为了中国的地震预警能够再前进一步,愿意去担当这个风险。

于是,在成都高新区有了第一座接入了地震预警的电梯、第一座楼宇、第一个园区……王暾也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让中国在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科技和服务领域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填补了国内外的地震预警科技和服务的系列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