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2020》揭幕北京国际音乐节 240小时精彩不间断

2020-10-11 13:17:16 作者: 《献给202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疫情中的逆行者、武大校园的繁茂樱花、病床上看夕阳的合影、被追思的逝者和反思中的生者……抗疫主题大型合唱交响曲《献给2020》10日晚在北京首演,为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BMF)拉开大幕。

新作首演:京鄂两地艺术家联袂呈现

“时间没有时针的指引,走进庚子二零二零,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合唱团的低沉吟唱,为全场观众带来这首全新作品。

武汉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音协合唱团与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合唱团近200名演员,在作曲家邹野的执棒下,携手两位武汉籍歌唱家——著名女高音张立萍与男中音贺磊明,呈现了这部八个乐章的作品。

作曲家邹野执棒指挥。北京国际音乐节供图

作品八个乐章分别为庚子醒、瞬息、寒夜的烛光、蝴蝶飞翔、最后的幸福、樱花落、看夕阳和重生,全曲时长约70分钟,由邹野和方石联合作曲,唐跃生作词。

疫情期间,三人分处北京、武汉和深圳三地,完全是线上沟通、隔空合作。“2月开始创作,直到9月28日才敲定最后一个音符”,邹野告诉记者,期间大小争吵不计其数,但大家都是为了艺术。例如歌词中是“戴上口罩的黄鹤楼”还是“默默伫立的黄鹤楼”,经过一番切磋最后选择了后者,“我们认为不应该出现太具象的元素,因为这是一个给全世界、全人类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八个乐章中的第七章“看夕阳”是用小提琴和乐队与男声朗诵方式完成。邹野表示该乐章的灵感源于患新冠肺炎老人在病床上看夕阳的新闻,更巧合的是,这位87岁的老人曾是武汉爱乐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

现场,朗诵表演艺术家徐涛的音色深沉而多情,“这无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相遇。在疫情喧嚣的时刻,时间的裂缝终于漏出来一束光芒。让我们停下来,对于人性有了更多的期许,对于生命有了更多的想象。”观众席中传来轻轻的啜泣声。

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海报。北京国际音乐节供图

致敬、反思、憧憬等复杂情绪在作品中立体呈现。三位创作者一致认为,时代需要被记忆,灾难需要被反思,生命需要被尊重,文明需要被致敬。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称之为“疫情以来全球最大体量的音乐作品”,他更希望会是一部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40小时+音乐节开启创新模式:让音乐永不停息

受疫情影响,本届BMF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从10月10日至20日,线下部分将为观众带来20场包括管弦乐、室内乐、独奏音乐会、歌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演出,线上部分则通过BMF俱乐部APP呈现。

线下部分共有20场演出。除了开幕音乐会以外,10月11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将为观众呈现民族管弦乐经典,并上演多首西方古典音乐名作的民族管弦乐改编版。10月12至14日,谢昊明、陈一歌等10位近年来斩获国际大奖的“90后”和“00后”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会轮番登台,共同呈现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午间音乐会也将全面升级,场次扩大到十场,涉及盛原、孙佳依、冯满天等诸多音乐家,为观众呈现古典、跨界等多种风格的音乐盛宴。BMF少儿节日乐团也会演奏《第五交响曲》等贝多芬名作向乐圣致敬。此外,还有儿童主题音乐会《博物馆奇妙夜》等待着孩子们观赏。

10月20日的闭幕音乐会会以“我们生于2000年”主题,由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出生在2000年的青年音乐家于明月、林瑞沛、欧阳娜娜、鞠小夫、刘珅五位青年艺术家和中国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首席黄彦雄携手登台,纪念中国爱乐乐团和保利文化公司成立20周年。

线上部分,BMF打造的超过240小时的精彩内容更将实现音乐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今夜无人入睡”“BMF音乐时间”等板块将分主题、成体系大量呈现古典音乐名家名作,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确保在音乐节呈现的每一首音乐都是正版音乐作品。北京国际音乐节再次在规范版权使用领域,为中国古典音乐行业竖起标杆。值得一提的是,“BMF音乐早餐”模块还利用了互联网的互动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为听众打造个性歌单,帮助听众把BMF打造成为“我的音乐节”。(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