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赶茨河露水集

2020-10-12 05:18:41 作者: 早赶茨河露水

太阳一出来,集市就随着露水散了,这样的农村集市在阜阳地区被称为“露水集”。寒露时节,阜阳日报记者特意起个大早,前往颍泉区周棚街道茨河社区,赶了一趟有着皖北“露水集”之称的茨河铺早集。

早起去赶集

清晨5点钟,天还没有亮,汽车行驶在高出地面约五六米的颍河坝顶上,窗外城市的灯火星星点点,车灯穿过薄薄的晨雾,两条光柱照射到很远的地方,如同行走在云雾之中。茨河铺距阜阳城区约15公里。坝顶路上,骑电瓶车、摩托车进城务工的车队形成一条绵延几公里长的灯带,像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龙。迎着进城务工的车流逆行,记者乘坐的车子在狭窄的坝顶路上开得很慢,花了差不多30分钟才赶到茨河铺,此时天刚放亮,集市贸易已开始了二三十分钟。“来了,到俺这喝碗油茶吧!”见有人经过,早点摊主热情打着招呼,像经常见面的熟人一样。

早晨7点多的茨河铺露水集

先到街上逛逛吧。路边有水果摊、杂货摊、豆腐摊、农具摊,也有农民出售自家养的公鸡,自家种的豆角、韭菜、辣椒,还有自家树上结的柿子,模样虽不如超市生鲜专柜的商品端正,但每种农产品都带着乡土气息,有的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鱼行真热闹

在通往颍河码头的十字路口,是茨河铺热闹的鱼行。地摊上,河虾按大小分别放在不同的盆内,不时有小虾蹦出盆外,旋即被摊主捡回去。小虾10元/斤、中虾20到30元/斤,长达到基围虾标准的大虾一般要80元/斤。“今天要啥样的?我给你称称。问不问价,都不能让你吃亏!”鱼行行头杨振友拿着一杆二尺长的秤,秤盘是塑料漏盆,每次往右捻秤砣的时候都要控一下水,以示公平。

茨河铺鱼市

鱼不多,价格也不贵。“小鲫鱼两块、花鲢三块五、撅嘴腰子七块,可比城里便宜?”杨振友说话快言快语,做生意也很利索。一大早鱼行就上了一条9斤重的大鲤鱼,让他70块钱卖了。一根细麻绳系在鱼背鳍上,买家拎在手里,走在街上风光得很。

“今个虾便宜,我称了3斤小虾,30块钱,可以炒,也可以拌鸡蛋拌面炸着吃。”今年57岁的巩文彩住在500米外的宁郢自然村,步行十多分钟来这里赶集,其他商品她都不看,直奔鱼行买虾。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留在苏州工作,她打算这两天去苏州带过去,让他们尝尝老家的河鲜。

买卖公平

卖鱼的村民中,55岁的刘克富住在相邻的马庄村。头天下午,他在颍河里下了20多个虾笼,凌晨1点起床收笼,到4点钟已经捕到了7斤多河虾。“不到5点就来到了,这边卖得快,卖完了不耽误回家吃早饭。”刘克富说,现在茨河铺开市比以前晚多了,他小时候赶集的人都是打着灯笼做买卖,天一亮就罢集了。他不是职业渔民,偶尔捕一回虾,多的话送到茨河铺卖,少的话就留着自己吃。

地锅豆腐香

到茨河铺,除了买河虾、喝油茶外,地锅豆腐也是当地的特色美味。在茨河社区门西旁,68岁的郑之坤很快就要收摊了。头天晚上他泡了30斤大豆,做了六七十斤叶子豆腐和豆腐皮,记者到访时已卖了一大半,剩下的在家里一天能卖完。在他的三轮车里,有两包当地村民从家里带来的大豆,不用付现金,一斤二两大豆就能换一斤豆腐。“从我爷爷那辈开始做地锅豆腐,到现在有100多年了,还是以前的老味道,这一片的人都喜欢吃。”郑之坤说,女儿远嫁山西,儿子在苏州卖水果,祖传的老手艺估计要在他手里失传了。

冒热气的地锅豆腐

卖完豆腐还不到早上8点,茨河铺一天一次的集市贸易已近尾声,买东西的人一走,卖东西的人也跟着收摊了。他们中有一小部分到周棚集贸市场继续经营,一大部分则回家休息,准备第二天的交易。“遇到周末,从阜阳城到这里买菜的人多,要是来晚了,就买不到我的豆腐了。”郑之坤话语间带着茨河铺人特有的怡然自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