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带货风起云涌的同时,各地也出现了大量的直播基地、直播园区。
简单地浏览新闻就可以发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直播基地挂牌诞生,功能涉及MCN机构孵化,新人主播培训,同时大力吸引相关企业和商家入驻。遍地开花的直播基地规模也不尽相同,有的基地面积动辄几千、上万平方米,入驻了大量直播MCN机构;有的基地只是四、五间铺面,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部分直播基地更是难觅主播、网红们的踪影。
这其中,不少直播基地虽然有着不同的模式,却多多少少有着相同的“配方”。
有知情商户向懂懂笔记透露,如今直播基地挂牌的势头有如曾经的创业园、产业园。一部分网红直播基地甚至空有虚名,实际运作上与直播电商无关,各路网红、直播平台仅仅是招商的噱头罢了。
难不成,直播基地,无关卖货?
直播行业洗牌,基地蜕变求生
“我们的(直播)基地是今年三月底挂牌的,毕竟直播话题很热嘛。”
深圳番禺一家网红直播基地的运营经理王吟(化名)告诉懂懂笔记,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网红培训机构,今年初机构的运营主体在厂改产业园里租下了一间大厂房,并改造成了现在网红直播的基地。
目前直播基地主要从事的业务,除了原有的网红培训之外,还包括招募小规模MCN入驻,为入孵的MCN机构定向培养网红、直播主播。一方面,这些举措可以收取网红学员培训费用,一方面也可以从MCN那里获得租金收益。
“公司将厂房改造成很多独立的直播空间,通常一间直播办公空间的面积三、四十平方米,月租只要一千元左右,远比办公商厦低廉。毕业的主播可以自己租用,MCN也可以入驻。”王吟表示,今年四月份基地空间的出租率就曾高达75%。
不过在半年之后,由于直播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初创MCN已经陆续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王吟透露,有的MCN大半年里进账仅有40~50万元,却在刷量、买量上投入了将近300万元,“缺乏流量倾斜、资源扶持的MCN,大都陆续搬离基地了。”
这样的现象不止她所在的番禺。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行业分析显示,2017年国内MCN机构数量为1700家,预计2020年MCN机构的数量将达到28000家;然而,机构的增幅在近一年来明显放缓,远低于2018年时的241.2%,仅为93.1%。显然,直播市场趋于饱和,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行业洗牌、头部聚集的效应已经非常明显。
为了平衡收益,支撑运营支出,这家直播基地也不得不开始放宽招商范畴,降低企业和商家入驻的门槛,“最开始只有直播业务的商家,才可以低租入驻直播基地。现在无论服装、美妆,还是小家电直销商家都可入驻,只要有电商业务即可。”
原本基地的老本行——网红培训业务,也和珠三角遍地开花的网红培训机构看齐了,推出了先培训、后付费的入学机制。面对招生难的现状,直播基地一方面宣传自己拥有大量商家及优势货源,可以供学员、网红实训,另一方面则向入驻商家承诺,孵化的网红可以优先“赋能”商家转型直播。
“虽然直播基地基本已实现了盈利,但与最初挂牌时的构想渐行渐远,这也是无奈之举吧。”王吟坦言,公司最初的设想是打造一流直播基地,培训新人网红直播主播,孵化知名MCN。之后再寻找投资机构投资基地以及孵化出来的MCN,借此获利。
但如今,他们只能像传统产业园、创客空间“物业”那样,为了平衡收支拼命招租,“据我所知,在珠三角地区类似的直播基地还有很多,很多二三线城市一开始信心满满想做行业标杆,但败给了现实,如今为了盈利,都活成了产业园的二房东。”
相比王吟所在的企业,部分网红直播基地更是“挂羊头卖狗肉”,与网红、直播、卖货毫不沾边,纯粹将直播概念当成了噱头。这些基地如今又是怎样一番境况?
蹭热点无下限,直播功能成摆设
“许多网红直播基地都是(传统)产业园、小商品市场转型的,造概念嘛。”
张辉(化名)曾是东莞一家网红直播基地的高管,离职后也一直在关注行业动态。尽管直播基地已经挂牌半年多了,但有前同事告诉他,目前基地入驻的企业、商家基本上仍是早两年电商产业园时期入驻的电商团队,大约占到将近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