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并快乐着

2020-10-17 01:19:46 作者: 苦并快乐着

苦并快乐着

苏文

导师简介张志民,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风险管理与精算学、金融数学、金融统计、应用随机过程等。目前已经发表50余篇SCI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精算学主流杂志IME、SAJ、ASTIN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重庆市科委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

摸摸自己上涨的发际线,6年的硕博连读生活结束了。我也走上了新的岗位,谨以此篇献给我的读博岁月。

2016年,我获得了硕博连读机会,正式开始了我的博士求学生涯。刚读博的日子,最大的感受是迷茫,理论不会,算法不会,程序不会,英语不会,啥啥都不会。刚开始感觉选择读博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大坑。

我还记得刚开始写程序的日子,希腊字母我用拼音表示闹出了很多笑话,按照论文意思写出来的代码,不是运行不出来,就是要运行漫长的时间。庆幸我遇到一位好的导师,导师带着我一点点分析程序、优化程序,只在我的程序上做了几处小的修改,运行时间就从16小时缩短到了16秒,我惊呼原来程序可以这样玩。之后的日子,我特别喜欢读别人的程序,和同门一起分析别人程序的优点,别人的代码中不认识的命令,我们会查出来仔细分析用法,对于一篇文章,我们也会尝试着写代码,相互优化代码,慢慢地我不再是一个程序小白了。

论文写作过程面临一个又一个坎需要去迈过,可能是理论推导,可能是算法等等问题。有时候,我死磕一个问题很久,到了专家手中几秒就可以解决。 读博的日子,我经常会请教不同方向的老师、博士同学,他们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有时我也会给作者发邮件请教问题,大佬们都很热情地指导我这个小白。刚开始着手写论文时,没有任何头绪,只是简单堆砌材料,写出来的论文和一坨狗屎似的。后面听了专业英语写作课,我才恍然大悟,看似凌乱的文字背后充满了美妙的逻辑,我按照学到的思路分析大佬的论文,“临摹”出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导师帮忙修改后,经历了几轮修改,处女作出锅了,论文接收时我还偷偷地抹了眼泪。论文投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博士经常会聚在一起“比惨”,“我的论文审了一年拒了”“我二审拒了”……投稿有时看运气,但被接收还是需要硬实力。

读博的日子经常会参加学术会议,从听不懂到模模糊糊可以听懂,一点点看着自己的进步。学术会议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最新的科研方向,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学术界的大佬。导师告诉我们,学术会议也可以让别人认识我们这些小白,当我们站在讲台讲述自己的论文,是让同行认识我们的一个好办法。

6年硕博连读生活,我担任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助教工作。助教工作一方面让我的钱包富裕起来,另一方面让我学习到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管理班级、如何组织班级教学、如何站好三尺讲台。助教的工作让初入岗位的我更快适应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化。

读博日子很苦,需要自己调节。发论文不像做习题,没有即时的成就感,论文写作是一个漫长的工作,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灌点鸡汤,告诉自己我可以。工作间很多博士桌子上都摆着心灵鸡汤,桌子上贴着鸡汤的话语,闲来无事,给自己灌点鸡汤挺好。遇到问题,多与导师、同门、朋友交流,寻求他们的鼓励和建议。读博的日子作息非常不规律,我们戏称博士宿舍楼24小时有人进出,常年亮灯。刚读博的日子,为了跑程序我经常在办公室通宵,后来我发现博士们都是铁人,熬夜、通宵的比比皆是,凌晨3点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后面有博士也在此时回宿舍是常有的事情。经常熬夜整个人的状态很差,一直觉得耗上时间一定可以有好的结果,后来导师点拨了我,出工不出力,不如提高效率。慢慢排除了非必须的熬夜,我渐渐开始了规律的作息生活,后来发现劳逸结合挺好的。

读博生活最最开心的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去吃火锅,重庆火锅辣而不麻,越煮越香,鸭肠、毛肚、贡菜等在滚烫的红油汤锅里烫熟,放入嘴里,那感觉太爽了。好友相伴,吹吹牛皮,互相怼怼,吐吐槽,聊聊八卦,时间在快乐的氛围中溜走。毕业之后,师妹也给我投递了火锅底料,发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终于明白吃火锅的关键是人,“狐朋狗友”相伴的火锅才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二师姐”“歪歪”“郭老师”“胖仔儿”“小本萱”“小家伙”“师姑”“敏哥”“不败兄”的陪伴让我的博士生活充满乐趣,也让我在胖子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从未停止。火锅、烤鱼、干锅、小龙虾、串串……太多太多的美味,太多太多的故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